中国的商品粮基地zhongguo de shangpinliang jidi
商品粮基地通常是指具有发展粮食生产优势,能够稳定地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在地区上集中连片分布的产粮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少,粮食生产不稳定,各地区生产不平衡。随着以粮食为基本原料的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们食物结构的改善,要求提供更多的粮食,尤其是提高粮食的商品率。为了较快地、较好地解决粮食产销矛盾,国家在发展商品粮食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了一批稳固的商品粮食基地。根据全国可以建成商品粮食基地产区的生产条件、生产水平和潜力,大体有三种类型:
❶人多地少,生产水平较高的商品粮基地。包括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等。这类地区人均耕地不到1.5亩,但自然、经济条件优越,耕作集约,农田建设水平高,稳产高产农田占一半以上,粮食耕地面积亩产平均在550千克以上,因而能够稳定地向国家提供较多的商品粮;
❷生产水平较高,有一定潜力的商品粮基地。包括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和江淮地区等。这里自然条件较好,农田基本建设有一定的基础,稳产高产农田占耕地面积的40~50%。人均耕地在1.5亩以上,扩大商品粮基地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都尚有一定的潜力;
❸人少地多,生产水平中等,潜力较大的商品粮基地。包括东北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这里人口较少,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在5亩以上,但自然条件较差,耕作比较粗放,高产稳产农田不多,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发展潜力很大。近年来,原来一向为多灾低产缺粮的黄淮平原,经过大规模的治水改土等基本建设,已开始大量向国家提供商品粮,是一个发展前途十分广阔的、具有全国意义的商品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