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中国首次对海陆相互作用的地带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的、多学科的资源调查。1979年8月国务院批准此项调查。1980年2月成立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审查并通过了《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调查目的是为了初步查清中国海岸带的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经济条件,各种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并作出综合评价,为海岸带的综合利用和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调查范围是从海岸线向陆延伸10 km,向海扩展至10~15 m等深线,总面积约35万km2。调查内容包括气象、水文、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林业、生物、海水化学、环境质量、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12个项目。从1980年开始至1987年完成并通过国家验收,历时8年。参加调查的有中央15个部、委、局和沿海10省(中国台湾省暂缺)、自治区、直辖市的502个单位的科技人员1.9万人。完成的成果有:❶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专业调查报告和各省(区、市)调查报告,共计5667万字; ❷图件2639幅; ❸资料汇编3956册; ❹档案约3.66亿字符。此成果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