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歌剧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歌剧

009 中国歌剧

歌剧是综合叙事文学、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中国歌剧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地方戏曲大多系歌剧或歌舞剧。“五四”文学革命以后,由于文学的性质和内容发生变化,传统的戏曲形式和表现手法已不适应革命现实发展的需要,文艺工作者便开始探索创造新歌剧的途径。最早有黎锦晖的《小小画家》,其后有聂耳、田汉的《扬子江暴风雨》。抗日战争爆发后,鲁迅艺术学院师生在延安演出《农村曲》、《军民进行曲》。它们都更多地接受西洋歌剧的形式和手法,未能解决歌剧的民族化的课题。当时的话剧演的多数是外国戏和反映大都市生活的戏,也没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而用戏曲表演现实的斗争生活又有局限。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陕北兴起的声势浩大的新秧歌运动,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文艺工作者便选择了陕北农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的秧歌戏为基础,借鉴吸收了地方剧种和民间艺术的优点,编制了新的秧歌剧。《白毛女》、《刘胡兰》、《赤叶河》等,都受到老百姓盛大的欢迎,农民叫它“斗争秧歌”,后称“新歌剧”。新歌剧中出现了劳动人民的英雄形象,赞颂了劳动,有唱有白,唱词用的是有韵的口语,曲调的基础是民歌和陕西梆子之类的戏曲腔调,群众场面运用合唱,也参酌了西洋歌剧的手法。1945年问世的《白毛女》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借鉴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在秧歌剧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形式;为创造新歌剧开辟了道路,是中国歌剧成型的标志。建国后,新歌剧又有相当大的发展。演出的规模扩大了; 题材广泛了,现代的、历史的、外国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都有;歌唱舞蹈和表演技术提高了。《洪湖赤卫队》、《红霞》、《江姐》等作品不胫而驰,风靡全国。新时期的歌剧,与社会变革密切结合,接触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唱出时代的声音,歌颂当代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质,《芳草心》、《火把节》即是其中佳作。《深宫欲海》等的成功表明歌剧题材上进一步开掘,艺术形式上又有所创新。内容的开拓带来歌剧形式和形态的多样化扩展,同时歌剧的理论建设也开始受到关注。1984年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歌舞剧院在北京西郊落成。歌剧是擅长表现感情的,歌剧的传统既是音乐的,又是戏剧的。中国歌剧可视作戏剧(文学)的音乐化,而不是音乐的戏剧化,以文学为主,音乐为从属。中国歌剧工作者为创造和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正在努力探索适应我国观众审美需求的门径,紧紧抓住自己灵魂的环节——音乐功能的发挥,既继承本民族的音乐传统,又吸收借鉴西洋歌剧的精华,沿着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奋进。

☚ 中国话剧   历代剧种 ☛
0000737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