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茅盾作。初载于1935年5月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本文评述了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主张,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内涌现的文学社团、期刊,和以文学研究会为主的作家作品。文章指出,1920年11月成立的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史上最早的纯文学社团。它反对“游戏”、“消遣”的文学观,以文学反映社会、表现人生为自己的建设任务。至于建设怎样的新文学,则没有确定的一致答案。之后,“一个普遍的全国的文学的活动开始到来”。其标志是1922年至1925年间出现的文学社团和刊物达百余个,踪迹遍布整个中国;创作上虽然仍缺乏反映“全般的社会机构”的作品,但毕竟题材扩大,作家视野开阔,显出多样化的趋向。这就形成了“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期” “有声有色”的局面。文章在分析有关作家作品时指出,利民、王思玷、朴园、朱渺世的作品,题材不“单调”,技巧也有“创造”。文学研究会主要作家都主张为人生而艺术,但作品的思想、艺术风格多样。冰心探索人生问题的小说以为支配人生的只是“爱”;庐隐写人生问题总以恋爱为中心,笔下的青年则在苦闷中徘徊;初以为美和爱是“人生的最大的意义”的叶圣陶,后以冷静、客观地描写“小市民智识分子的灰色生活”著称于文坛;比叶圣陶有更多热情的王统照,也离开“理想的诗的境界”,有了“现实人生的认识”;许地山的人生观有“积极的昂扬意识”和“消极的退婴的意识”的两重性,艺术表现方法则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兼而有之;彭家煌、许杰用“纯客观的态度”描写农村生活,两人“都着眼在‘地方色彩’”,写出了“农民的无知,被播弄”,等等。本文材料丰富,分析翔实,是现代小说史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