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亦称“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1934年8月,红6军团离开湘赣苏区,10月与红2军团会师后共同向湘西转移。10月,中央红军主力第1、3、5、8、9等5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等共8.6万人从瑞金、古城等地出发,12月转移到湘西地区,实力减为3万余人。1935年1月攻占遵义城。遵照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的战略方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进军云南,抢渡金沙江,5月与红9军团会合,取得了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红四方面军约10万人,5月初开始长征,6月16日与中央红军在懋功(今小金)会师,总兵力达10万余人。而后共同北上,翻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11月与红15军团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11月,红2、6军团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在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10月9日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甘肃静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长征历时2年多,跨越11省,长驱25000华里。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历时368天,行程18000华里,日平均行军74华里;爬越18条大山,其中雪山2座;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城市62座。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亦称“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1934年8月,红6军团离开湘赣苏区,10月与红2军团会师后共同向湘西转移。10月,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等共8.6万人从瑞金、古城等地出发,12月转移到湘西地区,实力减为3万余人。1935年1月攻占遵义城。遵照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的战略方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进军云南,抢渡金沙江,5月与红9军团会合,取得了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红四方面军约10万人,5月初开始长征,6月16日与中央红军在懋功(今小金)会师,总兵力达10万余人。尔后共同北上,翻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10月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胜利结束长征。11月与红15军团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张国焘擅自率红四方面军南下,半年苦战不能立足。11月,红2、6军团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在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经过坚决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北上同中央红军会合,10月在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