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21个。除通用汉文(即以汉文作为民族文字)的回族、满族和畬族外,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是蒙古、藏、维吾尔、朝鲜、哈萨克、锡伯、傣、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彝、纳西、苗、景颇、傈僳、拉祜和佤族。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组织力量,对傣文、四川凉山彝文、景颇文、拉祜文、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进行了改革,并帮助壮、布依、苗、黎、纳西、傈僳、哈尼、佤和侗等十个民族设计了14种拉丁化的文字方案,其中壮文方案已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推行,其他文字方案部分试验推行过。少数民族文字,归纳起来,大致属于四种文字类型:一是象形文字,只有纳西族的东巴文;二是汉字及其变体,有汉文、方块壮字、方块侗字、水书、白文;三是音节文字,有纳西族歌巴文和彝文;四是拼音文字,有藏文、傣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乌孜别克文、柯尔克孜文、塔塔尔文、蒙古文、托忒蒙古文、锡伯文、朝鲜文、俄罗斯族的俄文以及解放后为一些兄弟民族设计的拉丁字母体系文字方案。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 005 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我国除汉族外,目前有55个民族,使用着80多种语言。他们从古到今使用过55种文字,但并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的种类和使用情况比较复杂。其中约50%的少数民族通用或兼用汉文,长期与少数民族杂居的汉族也能兼用少数民族文字。有文字的少数民族,以一个民族使用一种文字的情况居多,也有的民族使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文字。比如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的广大蒙古族地区使用现行的蒙古文,地处新疆的蒙古族使用适合拼写卫拉特方言的托忒蒙古文。苗族则根据方言差别甚大的特点,使用4种不同的苗文:黔东苗文、湘西苗文、川黔滇苗文和滇东北苗文,以前滇东北一部分信奉基督教的群众还使用一种方块拼音苗文。如果按照使用情况分类,少数民族文字可以分为当代民族文字和古代民族文字两大类。在当代民族文字中,又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在前期中,共有21个民族使用着24种文字。汉、回、满3个民族通用汉文,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锡伯、拉祜、景颇、彝、傣、俄罗斯等12个民族通用传统的民族文字。其中蒙古族使用两种文字,傣族使用4种文字。另外,还有通行不太广的傈僳族的傈僳文、傈僳音节文字,苗族的方块苗文,佤族的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壮族的方块壮文,白族的方块白文,瑶族的方块瑶文等。在后期中,又有壮、布依、侗、苗、哈尼、纳西、白、傈僳、佤、黎和土族等11个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另外苗语由于方言差别的原因,有4种文字方案; 又为景颇族使用的载瓦语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后期共有11个民族创制了15种拉丁字形式的新文字。在古代民族文字中,历史上先后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于阗文、焉耆一龟兹文、栗特文、八思巴文、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满文、东巴图画字、东巴象形字、沙巴图画字、哥巴文、水书等。契丹文又有契丹大字和小字的区别。古代民族文字共有17种。它们不仅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而且还保留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献。从文字结构类型上讲,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可以分成字母文字和非字母文字两大类。非字母文字包括4种情况:(1)图画文字,如东巴图字、沙巴图画字等;(2)象形文字,如东巴象形字等;(3)楷书化汉字或受汉字影响创制的文字,如西夏文、女真文、契丹大字等;(4)音节文字,如彝文、哥巴文、傈僳音节文字等。字母文字的情况比较复杂,可以从字母来源上加以分类:(1)源于古印度的某种字母,如藏文、八思巴文、傣文等;(2)源于阿拉美字母,如栗特文、回鹘文、蒙古文、满文、锡伯文等;(3)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如察合台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等;(4)源于佉卢字母的只有部分于阗文文献;(5)源于婆罗米字母的只有焉耆一龟兹文;(6)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如拉祜文、景颇文等;(7)使用斯拉夫字母的俄文;(8)受汉字影响产生的方块字母文字,如朝鲜文、方块苗文、契丹小字等;(9)突厥文,形与北欧如尼文相似,因此又称突厥如尼文。我国文字种类繁多,是各种文字类型的宝库。但目前还有不少民族有语言而没有文字,他们将依自己的意愿和条件创制自己的文字,或选用对他们适用的文字。 ☚ 汉字 语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