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史学的五次反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史学的五次反省 中国史学的五次反省zhongguo shixue de wuci fanxing中国史学史上出现的5次影响较大的理论性总结活动。第1次反省出现在盛唐时期,以刘知几及其所著《史通》为标志。刘知几提出了史家“三长”即史才、史学、史识的理论,《史通》的主要成就是从历史编纂学方面评论了前代和当代史家、史书的得失,是为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第2次反省是在清朝前期,以章学诚和他的《文史通义》为标志,而开端可上溯到明清之际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主要成就是从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两个方面对以往的史学作了总结。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是中国古代历史评论的最高成就,《文史通义》是中国古代史学评论的最高成就。第3次反省发生在20世纪初年,以梁启超和他的《新史学》(1902年)为标志。一方面表现出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对传统史学进行清算的意向,一方面也初步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表明了试图建立资产阶级历史学理论体系的愿望。第4次反省是在本世纪20年代,以李大钊和他的《史学要论》(1924年)为标志。这同前3次反省有本质的区别,它的主要成就是开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道路。第5次反省以7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在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基础上,史学界提出许多理论问题并展开热烈讨论,如怎样正确总结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怎样正确看待外国史学的理论和方法,怎样正确处理传统史学和当代史学的关系,怎样正确认识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怎样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历史学自身的理论、方法论体系。这次反省,问题多,历时久,影响大,对中国历史科学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西方古代史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