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古代胎教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古代胎教思想 中国古代胎教思想胎教是在母亲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和外部措施,用以对胎儿施加特定的影响。这是一种重要的早期教育措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中国胎教始于距今三千六百多年前的周文王之母太任。据刘向《列女传》记载,太任在妊娠期间“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意即太任怀孕时,不看邪恶的东西,不听淫乱的声音,不说狂傲的话,这就是行的胎教。《韩诗外传》记载,孟子之母怀孕时,“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谓也。”意即坐席摆放不正就不能坐,肉块切得不正不能吃,这也是胎教的项目。以上二篇谈到胎教内容都是孕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古籍《青史氏之记》中则记载了母亲怀孕时外部的约束。汉代是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儒家高度重视教育,也重视早期教育,而胎教则是早期教育中最先实施的内容,所以汉代思想家多言胎教。隋代以前的胎教基本上都是由政治家、思想家提倡的。他们都是从儒家思想出发,采用简单比附、演绎推理的色彩较强,缺乏科学的考察和论证,内容也侧重于政治和伦理道德方面。到唐代以后,研究胎教的人则由政界和学术界圈子转移到医家范围。医师们继承了前人有关胎教实施内容的基本观点,同时展开对妊娠生理特点和胎儿生理特点的研究,进而阐发胎教的意义、作用、内容和方式。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医学名著《千金方》中,提出了“外象内感”的胎教基本理论。“外象”指外界客观事物的表象,“内感”指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外象内感”就是说胎儿虽在母体内,但能感受到外部客观事物的影响,从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中国古代胎教思想中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的基本经验是: ☚ 4.7 家教方法 早期教育原则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