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
位于兰州市小西湖硷沟沿。是在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兽医研究室基础上建立的,分院兽医室建立于1956年。1957年机构调整,隶属中国农业科学院,1958年7月该室由兰州市盘旋路迁至小西湖。改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1965年,与原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部分、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药物室、寄生虫室、普通病室合并组成中国农科院兽医研究所。1979年4月,恢复为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研究领域和方向:中兽医、兽药和代谢病、中毒病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任务是面向全国,以中兽医学为主体,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发扬中兽医传统诊疗技术和理论,逐步探索、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兽医诊疗理论体系;研究家畜禽各类疾病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中西兽医结合防治畜禽病的技术;研究兽医针灸、针麻机理;总结、验证中兽医经验,进行开发、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并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设有内科、外产科、针灸、中药、抗病素、微生物、病理生理、营养代谢中毒、生化、化药研究室、科技文献信息室和中心仪器室及家畜病院。有党委办,行政办和科研管理处等部门。1998年共有职工167人,专业技术人员125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79人(高级职称27人),知名专家20人。仅“八五”期间,该所承担科研课题62项,其中国家级18项,省部级23项;科研成果20项,其中获奖科研成果19项 (省部级以上11项)。编辑出版 《中兽医医药杂志》, 组织编著 《中兽医诊断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