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用航空器的研制Zhongguo junyong hangkongqi de yanzhidevelopment of Chinamilitary aeronautical vehicle
中国军用航空器的论证、预先研究、型号研制、试验、鉴定和制造的全过程。
中国的现代航空器的研制始于清朝末年,1887年第一次制造氢气球。中华民国成立后,1923年制造成功双翼双座侦察教练机一架,后来仿制和装配过少量的美式和苏式驱逐机及教练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用航空器的研制经历了创业、修理、仿制和自行设计的道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歼击机和教练机的研制,可分为引进、消化、改进、创新几个阶段。1954年,按苏联雅克-18飞机图纸仿制的初教-5飞机首飞。1956年以苏联米格-17Φ为原型机的歼-5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开始了中国自制喷气式歼击机的历程。1958年,由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歼教-1喷气式歼击教练机试飞成功。1959年,沈阳飞机公司在试制米格-19Π型全天候歼击机的基础上,参照米格-19C型前线歼击机,改型试制成功了歼-6超音速歼击机。1966年以米格-21为原型机的两倍音速的歼-7歼击机首次升空。此后,在此基础上改型,先后研制出13种型别的歼击机,并研制了在歼-7Ⅱ基础上改型设计的歼教7及其发展系列。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沈阳飞机公司在对米格-21飞机“技术摸透”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歼-8高空高速歼击机,历时3年于1969年首飞成功。此后,改进的全天候歼-8Ⅰ和重大改进的歼-8Ⅱ也相继于1981年和1984年完成了试飞。1990年,中外合作研制的教-8基础教练机研制成功。
轰炸机的研制进程略晚于歼击机。西安飞机公司于1959年开始在苏联图-16基础上研制轰-6甲高亚音速中程轰炸机。原型机于1968年12月首次试飞,随后改型有轰-6运载机、轰-6二代领航机和轰-6丁等。1967年参照苏联伊尔-28飞机改进的轰-5亚音速轻型轰炸机正式投产,1976年中国自行研制的水轰-5大型水上反潜轰炸机首飞成功。
强击机是在歼击机的基础上依靠自行设计发展起来的。1965年南昌飞机公司借鉴米格-19的技术,自行设计的超音速强击机强-5首飞成功,随后研制了强-5Ⅰ、强-5ⅠA和强-5Ⅲ等多种改型机。
无人机的研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现在除满足国内需要外,正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主要型号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高亚音速靶机系列——CK-1、CK-1B和CK-1C,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DR-5高空无人驾驶照相侦察机,西北工业大学研制的D4小型低空低速多用途遥控飞机等。
运输机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首先研制了小型多用途运输机运5、运11和运12,60年代研制了中型运输机运7,70年代研制了大中型运输机运8和运10。
直升机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步,研制了轻、中、大型直升机共7个型号。主要有哈尔滨飞机公司在苏联米-4直升机基础上发展的直-5,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和昌河飞机制造厂研制的直-8多用途中型直升机和哈尔滨飞机公司按法国“海豚”SA365N/N1仿制的直-9轻型多用途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