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佛教美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佛教美术

中国佛教美术

中国佛教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总称。佛教在印度创立,佛教美术随之而生,曾出现犍陀罗和秣菟罗两种著名艺术风格,并在佛教传入中国初期对中国佛教美术产生相当影响。在融合吸收外来风格的同时,中国化的佛教美术逐渐形成,在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中国佛教美术的特点包括: 历史悠久,分期明确,题材广泛,形式繁多,覆盖地域广阔,民族特征显著,风格多种多样。在绘画方面,梁代张僧繇、其子善果、儒童均善画佛像,所创“张家样”,对南北朝后期不少画派影响颇大。北齐曹仲达创衣服紧窄的“曹家样”,享名画坛; 唐代吴道子画中人物衣褒带博,飘然飞动,创立中国传统风格浓郁的“吴家样”。所谓“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即是对二人画风的概括。唐代以后,宗教绘画基本未脱离吴道子的轨范。同时,以禅意入画在文人中开始突出,而其直观性宗教宣传意义则相对减弱。佛教壁画,以克孜尔石窟的为最早 (3、4世纪),风格上有犍陀罗和波斯艺术痕迹,极盛期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和地区特色。隋唐时代壁画集中于麦积山和敦煌石窟,尤以敦煌唐代壁画最具规模,色彩艳丽,手法复杂,人物造型端庄华贵,表现领域更加扩展; 经变故事、净土变相成为重要题材,画面常反映当时社会生活、风俗时尚,被视为珍贵考古资料。宋以后的壁画,以山西、河北等地寺庙水陆画保存较多,如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稷山青龙寺元明壁画、石家庄毗卢寺明代壁画等,有的三教合流倾向十分明显。其他绘画形式,如版画,唐以后也获得长足发展,取得很大艺术成就。在雕塑方面,星罗棋布的石窟引人注目。著名的有新疆克孜尔、库木吐喇、柏孜克里克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炳灵寺、麦积山石窟,宁夏须弥山石窟,陕西延安石窟,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河北响堂山石窟,山东千佛山、云门山石窟,辽宁万佛堂石窟,江苏栖霞山石窟,浙江飞来峰石窟,四川广元、大足、巴中、安岳石窟,云南剑川石窟等。它们最早约开凿于3世纪,盛于5至8世纪,约止于16世纪。造像以北魏、唐代的最为精美,敦煌、云冈、龙门堪称代表。造像方法,在新疆、甘肃石窟内大部为泥塑,其他地区石窟多是雕刻。艺术风格同样一变再变,经历了逐步中国化的过程。宋元以降,寺院泥塑甚多,不乏精品传世,江苏吴县紫金庵南宋罗汉像至今作为新塑像的范本; 但总体而言,唐时造像的生动气韵日益不复见,迄明清间,内地佛像雕塑已失去重要艺术价值。近年来,一些重点寺院重塑佛像,传统佛教美术有机会再次光大,并体现出现代创作意识。汉地佛教美术之外,藏传佛教和云南上座部佛教美术亦源远流长。藏传佛教美术吸收印度和中原风格,形成独特系统。“唐卡”绣像极具民族特色; 金属佛像、佛具工艺高超; 青海塔尔寺酥油花供品美妙绝伦。17世纪后,格鲁派艺术蔚成大宗,绘画、壁画、版画大量涌现,技法日趋严谨。布达拉宫壁画场面宏伟,刻划精细,数百画工历10余年方才完成; 扎什伦布寺铜制强巴佛高26.2米,体积之大独步于世。西藏还不断发现石刻佛像,技法朴素,形态古拙,时代可溯及西藏佛教前弘期。云南上座部佛教美术受南亚、东南亚艺术风格影响较大,有的绘画的写实技法则可能得到内地的薰染。中国佛教美术不仅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了重要作用,还流传到朝鲜、日本,并回输到印度,给那里的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 中国民间宗教   中国宗教团体 ☛
000056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