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 139 中国体育科学研究1840年后至中华民国建立前,中国体育科学研究只限于民间对传统体育的研究。河北董海川创八卦掌,杨澄甫、武禹襄、吴鉴泉、孙禄堂,对太极拳的发展创新,晚清民间创造流行的形意拳,应是民间对武术研究的重大成果。1882年刊行的《万寿仙书》,1858年潘蔚辑《卫生要术》,1881年刊印王祖源《内功图说》,则是民间对养生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民国以后在传统体育研究上霍元甲取百家之长创“秘宗拳”(“迷踪艺”);张之江先生创建中央国术馆,整理武术遗产、编辑教材、制定武术竞赛规则;蒋维乔著《因是子静坐法》等,是对传统体育研究的成果。与此同时体育界对西方近代体育研究也取得不少成果,在体育原理、体育史、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教材教法等方面出版了大量专著;出现了如董守义、吴蕴瑞、袁敦礼、程登科、蔡翘、萧忠国、吴文忠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体育专家,其中吴蕴瑞先生对运动学的研究,已走在当时生物力学研究先列。不过当时的研究工作仍限于高等院校中具有较高水平的专家教授的独立研究,缺乏专业研究机构,研究条件也比较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体育,始终把体育科学研究放在重要地位。1958年创建了国家体委体育科学研究所,是全国体育科研中心。经过30年努力,现已建成省级以上体育科研所35个,专业科研人员达1500人以上,开始形成体育科研专业机构的网络系统。为使专业体育科研与群众性体育科研密切结合,1980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陆续建立了13个二级学会和30个省级学会,发展会员达7000人以上。1984年建立了中国体育史学会,开展了对体育文史科学研究,发展会员达700人。此外中国卫生系统建立的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国气功学会;教育系统建立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均设有体育研究会。成都体育学院建立了体育史学研究所。重点进行上述有关学科的研究。中国体育科研已获得良好成果。如“中国青少儿体质研究组”对全国各地183414名,7—25岁城、乡、男、女学生进行的《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现状、特点及其某些规律的研究》为体育教学、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有12项体育科技成果获奖。自1985年国家体委首次评选体育科技进步奖以来,已有229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项获国家发明奖。 ☚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 中国体育宣传出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