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后记 后记 中国是一个民间文学宝藏极为丰富的文明古国。我国各民族的民间传说、故事浩如烟海,不但见诸汉魏以来的历代古籍,而且至今仍在广大群众中流布,是一宗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自“五四”以来的六、七十年间,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在搜集、整理、出版、研究各民族民间传说、故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这些都为编纂《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采用辞书的形式,总结各学科的学术成果,整理和传播有关的专业知识,是近代通行的一种科学方法。在目前的条件下,编纂中国传说故事方面的专科辞书,对于促进我国传说学、故事学建设,推动各民族民间传说、故事的采录、出版工作,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约请北京、上海、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江苏、新疆、黑龙江、河北、山东、湖南、湖北、福建、宁夏、西藏等地的部分专家、学者合作编写了这一部辞书,自1986年春着手进行,至1987年冬定稿,历时两年。在本书的编纂过程中,参加编辑、撰写工作的民间文学工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谨向全体编辑、撰稿的同志,以及支持本书工作的中国文联出版公司表示衷心的谢忱。 本书是一部大型的民间传说、故事专科词典,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学术性与知识性并重、古籍记载的作品与口头传承的作品并重等特点,收词力求广博、实用,释文力求简明、准确。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传说、故事搜集、整理、出版、研究的民间文学工作者,一般的文艺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大专院校的有关师生,以及民间文学的爱好者。 编纂民间传说、故事的专科辞书,在国内尚无先例。由于资料、水平、经验、时间等诸多限制,本书疏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切望有关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修订、增补,使之日臻完善。 本书的主要撰稿人(以姓氏笔划为序):丁守璞、万立煌、马名超、马俊民(回族)、王康、王煜、王纯五、王作栋、王建章、瓦·古巴诺娃(俄罗斯族)、毛佑全、毛建华、东方既晓、田玮、左玉堂(彝族)、冯本林、冯志华、冯桂荣、冯蜂鸣、西仁·库尔班(塔吉克族)、过伟、吐拉力江(哈萨克族)、华积庆、刘民、刘允堤、刘玉凯、刘汉胜、刘发俊、汛河(布依族)、许来渠、祁连休、杨世光(纳西族)、杨庆文、杨秉礼、李蒙、李树江、李荣高、李寒森、肖莉、吴开晋、吴庭才、吴蓉章、佟锦华、余悦、宋孟寅、张大群、张运隆、张学仁、张胜泽、张福三、陈立浩、林忠亮、欧尼娅(俄罗斯族)、尚仲豪、罗大才、忠录(锡伯族)、周姝、周宝玺、郑伯成、郝关中、赵世杰、赵志毅、俞航、洪昶、秦耕、泰莱提·纳斯尔(乌孜别克族)、耿一之、热孜娅·艾里耶娃(塔塔尔族)、高丙中、高国藩、涂石、陶学良、黄泊沧、曹廷伟、盛良玉、崎松(蒙古族)、维克托(俄罗斯族)、彭林绪、彭维金、傅光宇、焦沙耶(哈萨克族)、蓝振河(畲族)、雷波、满都呼(蒙古族)、窦昌荣、缪亚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编委会 一九八八年元月 |
☚ 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出版前言 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编委会(一) ☛ 000006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