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人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人口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1大国。2000年11月1日,中国经第5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为126583万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中国大陆人口按性别比:男性为65355万人,占大陆人口的51.63%;女性为61228万人,占大陆人口的48.37%。其百分比为:男性∶女性≈106.74∶100。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与第4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368万人相比,10年零4个月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1.07%,比20世纪80年代末下降了4个千分点。中国每年出生人口约1700万人,扣除死亡人口,每年净增约1000万人左右。中国大陆人口,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4571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4109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45191万人。同第4次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8507万人,同第4次普查相比,文盲率由15.88%下降为6.72%,下降了9.16个百分点。2005年中国总人口130756万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其中,男性67375万人,女性63381万人;城镇人口56212万人,乡村74544万人;出生率12.4‰,死亡率6.51‰。

中国人口

中国人口Zhongguo renkouChina's population

生活在中国社会制度、地域中的人的数量和质量的总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993年底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为11.851亿人,到1999年已超过12亿,接近世界人口总数的1/5;人口出生率为18.09‰,死亡率为6.64‰, 自然增长率为11.45‰。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93年,中国人口在5.4亿的基础上增加了6.8亿人,年均增长率高达12‰,这一增长速度,高于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低于非洲、南美洲和亚洲。从发展趋势看,即使今后人口增长率有所降低,但每年人口的增加数量仍可能相当大。因此,必须进一步控制人口的增长,对计划生育工作决不能掉以轻心。
(1)人口的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是决定人口数量的一个基本因素。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总体上主要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除1958~1961年特殊时期以外,均保持在32‰~43‰的高增长率;整个70年代是逐步下降的,由1970年的33.4‰降低到1979年的17.8‰;80年代开始稍有回升,在20‰上下波动。总体上出生率在降低。死亡率总趋势也不断下降,且趋于稳定。特别就年龄死亡率来看,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这是经济、文化、卫生和保健事业等发展的必然结果。在6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属于年轻型,而从80年代以来,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少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下降为33.6%,成年人口比例上升到61.5%,老年人口比例升高到7%,表明计划生育工作已取得成绩。
(2)人口的婚姻状况。50年来,中国人口婚姻主要有以下特点:结婚普遍,终生不婚者少;结婚高潮和出生高潮交替出现。前者是中国人民婚姻的传统特点,从人类自身繁衍、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看,是积极的社会行为。但结婚普遍、生育率偏高是造成人口众多的原因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结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加强,出生率的总趋势是缓慢下降的。
(3)人口的地区分布。中国人口分布很不平衡。仅占国土面积44%的东部四大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人口数, 占全国人口的76.9%;面积占56%的西南、西北地区只占23.1%。从总体来看,人口密度由东向西呈现出明显的递减分布格局,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山东省平均每平方公里达550人,最少的西藏自治区每平方公里不足2人。此外,中国人口分布还存在另一个显著特点,即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9%左右。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大批农村人口逐步变成城镇人口,城乡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这种由经济发展导致的人口变动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
(4)人口素质。
❶身体素质状况。婴儿死亡率即每千名活产婴儿在1岁内死亡人数所占的比率,是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50年来婴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由1949年以前的高达2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以下。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大城市,婴儿死亡基本得到控制,死亡率接近零。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集中反映了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和营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死亡率特别是婴儿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也有较大延长。近年来稳定在69岁左右,并仍呈提高趋势。
❷文化素质状况。建国以来,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中国人口文化水平不断提高,集中表现为有文化人口(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比率不断增大,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不到25%,提高到80年代初的60%,90年代以来进一步提高到65%。其中,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大学由80年代初的610人提高到90年代以来的近900人,高中由6500人提高到7000人以上,初中由1.7万人提高到2.2万人,小学由3.5万人提高到3.7万人。但中国的文化教育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人口的文化素质仍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推出的“希望工程”、“1+1”工程等给令人忧虑的教育现状注入生机。此外,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与文化素质在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文盲半文盲占人口总数的比率,城镇为10%左右,但农村仍高达24%左右。中国是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国家,为了提高全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近期内必须继续加快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尤其需要加快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 中国领空   中国民族 ☛
000000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