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本卷编辑体例 本卷编辑体例 一、本卷条目按学科体系分类排列。 二、本卷条目是根据中学教师的实际需要而选定的,每一条目或是一个专门的术语、名词、地理现象、地名、人名、书名等;或是一个独立的知识主题。后者常包括一系列专门术语或多层次的标题在内,不再另立条目。 三、本卷条目根据内容长短分为特长条目(2000~10000字)、长条目(1000~2000字)、中条目(500~1000字)、短条目(500字以下)和参见条。 四、本卷内各学科为照顾各自的完整体系,出现有少数同名条目,但内容各有所侧重,故采取条目参见或释文参见的方法,并在汉语拼音索引中列出同名条目所在的所有页码。 五、本卷条目释文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释文定义一般不重复条目标题。有些长条目或特长条目释文内设有层次标题。 为了检索方便起见,有些在释文中阐述过的名词术语,另设参见条目,但不作释文。 六、本卷释文中尽量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但为照顾习惯用法,有少数仍采用传统计量单位,如表述江河、铁路、公路等长度仍用“公里”,而未用“千米”;表述各种面积仍用“平方公里”,而未用“平方千米”;表述作物单位产量仍用亩产多少公斤(或斤),而未用公顷多少千克等。 七、本卷内出现的各种相同的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的定量数据,在可能范围内力求统一。但由于同一地理对象,或因计算时间和方法不同,或因计算起点不同,或因其他缘故,往往在文献中存在“一物多种数据”的现象(如亚马孙河和尼罗河的长度各有19种和17种数据,中国的这种例子亦比比皆是),因此,本卷对不同作者所引用的某些数据,未作人为的统一,以保持其客观的现实情况。 八、本卷释文中出现的外国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作品名等一般不附原文。 九、释文中的注释和引文采用随文注出的方式。 十、本卷有关条目释文中引用的人文、经济地理数据尽可能采用最新的资料,如中国自然保护区数、中国人口数、中国煤炭产量等等,均采用1989年的数字。 十一、本卷附有“中国地理大事记”。 十二、本卷各学科所用名词、术语,以国家标准局公布的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为准。 如过去常用的名词术语:岩溶、地形、滩涂、海底山脉、绝对高度、沙漠化、水量平衡、水力、冻原、断层山、城市群、地中海式气候等,本卷释文或条目中改用喀斯特、地貌(个别地方仍用地形)、潮滩、海岭、海拔、荒漠化、水平衡、水能、苔原、断块山、城市集群、地中海气候等。 十三、本卷有关条目配有必要的插图,但凡见于各种地图集和中学地理课本中的地图,则一概不附。 十四、本卷附有全部条目的汉语拼音索引和相应的页码。 十五、本卷地名以中国地名委员会审定的为准,古地名一般加注今名。 十六、本卷“地球概论”部分包括必要的天文条目,如需要了解更多的有关天文方面的问题,请查阅本百科全书的〈物理卷〉。 |
☚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本卷主要编辑、出版人员 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1.经济真菌 ☛ 00000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