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洪承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洪承畴1593—1665明末清初将领。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年进士,曾任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任陕西三边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陕、川、湖军务,镇压农民起义。崇祯十四年(1641年)因清军进逼明京都,调任蓟辽总督,率八总兵、兵十三万,马四万援锦州,在松山(今辽宁锦州南)地区与清军会战,大败,退守松山城。清军围困松山城六个月,明军几次突围均未成功。次年松山陷落,被俘至沈阳。崇祯帝以其必殉国,为其建祠,举行预祭。他却甘心降清,隶汉军镶黄旗。顺治元年(1644年)从清军入关,次年至南京,总督军务,镇压江南抗清义军,杀黄道周等。顺治十年(1653年)受命经略湖广、两广、滇黔,镇压各部农民起义军,至顺治十六年(1659年)攻占云南后回北京。历任武英殿大学士、七省经略等职。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帝即位后退职。 洪承畴 洪承畴姚雪垠长篇小说《李自成》中的人物,封建统治集团的核心成员。他世受国恩,身居高位,长期受儒家礼教的熏陶。潼关南原大战中,他胸有成竹,颇具儒将风度;出师关外,也确曾有满腔的忠君报国之念。城破之时,自杀未遂。被俘之后,一度也以文天祥自许,立志为国死节;但对官僚贵族腐朽生活的留恋,又使他不愿弃世而去,终为庄妃所劝降,成为清朝入主中原的带头人。洪承畴是封建官僚中一个性格复杂的悲剧形象。 ☚ 崇祯 张献忠 ☛ 洪承畴1593—1665原明朝将领,后降清。字彦演,号亨九。南安(今属福建省)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曾任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年间,又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镇压农民起义,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军务。崇祯十一年(1638年),败李自成于潼关。十三年,移其总督蓟、辽军务,并率军出关。十四年,率曹变蛟、白广恩、吴三桂至宁远,并调宣府、大同、蓟镇、榆林等处兵。与清兵战,败守松山。被围六月,食尽。明年;清兵克松山,被俘。降清,隶汉军镶黄旗。但皇太极时期一直未授以官。清顺治元年(1644年),从多尔衮伐明。定都北京后,命其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同内院官佐理机务。二年,从多铎下江南,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各省,镇压各地抗清义军。六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八年,为管都察院左都御史。十年,调任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又授其为太保兼太子太师、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湖广、广东、广西、去南、贵州等地,总督军务兼理粮饷,镇压各地农民军。十三年,加太傅,仍兼太子太师。十五年,师入贵州,克贵阳,授武英殿大学士。十六年,攻占云南,以目疾乞解任,命回京医治。十八年,康熙即位后致仕,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四年后(1665年),卒。谥文襄。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官至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尚书。曾于陕西各地大败李自成义军。崇桢十二年(1639)调蓟辽总督。十四年率步骑13万援锦州,驻军松山。次年二月被清军围困,副将夏承德献城降,被俘。押送盛京(今沈阳),降清,隶汉军镶黄旗。顺治元年(1644)四月,从多尔衮征明,取北京。仍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原衔入内院佐理机务,为秘书院大学士。建议顺治“习汉文,晓汉语”,以儒学为师。二年,以原官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坐镇江宁(今江苏南京)。四年,解任守制。十年,特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十七年(1660),解任回京,次年休致。晚年受冷落,只得三等轻车都尉、世袭四次爵赏。卒,谥文襄。曾辑《古今平定略》 12册。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隶镶黄旗汉军。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官至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兵部尚书。曾于陕西各地大败李自成起义军。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1639年)调蓟辽总督。十四年率步骑13万援锦州,驻军松山。次年二月被清军围困于松山城。副将夏承德献城降,被俘。押送盛京(今沈阳),降清,隶旗籍。顺治元年(1644)四月从多尔衮征明,途中获悉明亡,即建议与农民军决战,遂直取北京。并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秘书院大学士佐理机务。二年以原官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坐镇江宁 (今江苏南京市)。四年解任守制。十年特命为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理军务,兼理粮饷。十七年,解任回京。次年 (1661) 休致。累功进世职至三等阿达哈哈番。卒谥文襄。 洪承畴明末大臣。生于1593年。1616年中进士。1634年任兵部尚书,镇压农民起义。1639年任蓟辽总督。1641年率八总兵共13万人与清军战于松山,大败,1642年被俘,遂降清。1644年随清军入关。1645年到南京招抚江南各省,平定了江南义军和南明政权。1653年5月到南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1654年率清军攻占云南。1656年上书退隐。1665年去世,终年73岁。 洪承畴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明福建南安人。万历进士。累迁至陕西布政司参政。崇祯时,任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军务。镇压农民军,俘杀高迎祥,逼李自成残部败走商洛。清崇德三年 (1638),皇太极率清军进逼京城,洪承畴奉命入卫京师,总督蓟辽军务,抵御清兵。六年 (1641),清军围锦州,率十三万人马驰援,会战松山 (今辽宁锦州南),兵败被俘,降清。顺治元年 (1644),授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为清军入关出谋划策。次年,随豫亲王多铎南下,后经略湖广、广东、云南、广西、贵州等地,镇压反清义军,杀南明大学士黄道周、左佥都御史金声,败李定国农民军,灭明桂王朱由榔政权。顺治十八年 (1661) 因病请求退休,朝廷因他 “劳绩素著、效力有年,念齿已衰老,准养病”。康熙四年(1665) 卒。 ☚ 张居正 吴三桂 ☛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明清之际福建南安人。万历进士。崇祯时任兵部尚书,崇祯十四年(1641年)松山会战中败于清军,次年被俘降清。顺治元年(1644年)从清军入关,次年任江南总督,镇压抗清义军。后又统兵攻占云南。圣祖即位后退职。 洪承畴1593~1665原明朝将领,后降清。字彦演,号亨九。南安(今属福建)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曾任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年间,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军务。崇祯十一年(1638年),败李自成于潼关。十三年,移其总督蓟、辽军务,并率军出关。十四年,率曹变蛟、白广恩、吴三桂至宁远,并调宣府、大同、蓟镇、榆林等处兵,与清兵战,败守松山。被围六月,食尽。次年,清兵克松山,被俘。降清,隶汉军镶黄旗。清顺治元年(1644年),从多尔衮伐明。定都北京后,命其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同内院官佐理机务。二年,从多铎下江南,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各省,镇压抗清义军。十五年,师入贵州,克贵阳,十六年攻占云南。以眼疾气解任回京。康熙即位后致仕,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 洪承畴1593—1665明末将领。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进士。崇祯时,任兵部尚书总督河南、山、陕、川、湖军务等职,镇压农民起义军,后调任蓟辽总督,抵御清兵。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与清军在松山(今辽宁锦州南)会战,大败。次年,松山陷落, 被俘至沈阳,降清,隶汉军镶黄旗。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从清军入关,次年至南京,总督军务,镇压江南抗清义军,杀害抗清志士黄道周、夏完淳等多人。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受命经略湖广、两广、滇黔。顺治十六年,攻占云南后回北京。十八年,玄燁即位后退职。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明福建南安人。明万历进士,累迁陕西布政司参政。崇祯时,任兵部尚书兼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军务,镇压农民起义,俘杀高迎祥,逼李自成走商洛。清崇德三年(1638),皇太极率军逼近明都,奉命入卫京师。次年,受命总督蓟辽军务,抵御清兵。六年(1641),清军围锦州,率八总兵,十三万人马驰援,兵败于松山(今辽宁锦州南),被俘至沈阳,降清。顺治元年(1644),积极为清军入关出谋划策,授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次年,随豫亲王多铎师下江南,镇压反清义军,杀南明大学士黄道周、左佥都御史金声等。十年(1653),经略湖广、广东、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以软硬兼施、抚剿并用手法,败李定国农民军,灭明桂王朱由榔政权。十六年(1659), 因目疾返京。康熙四年(1665)卒。(参考图606)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