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吴纪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吴纪闻

地理杂志。宋龚明之撰。六卷。明之字希仲,号五休居士,崑山(今属江苏)人。绍兴间以乡贡廷试授高州文学。淳熙初举明经,授宣政郎致仕。是书采中吴(苏州府别称)故老嘉言懿行和风土人文,于淳熙九年(1182)成书。约五万一千字。载有范文正公、许洞、观风楼、洞庭山、白云泉、吴中水利书等二百二十五条。体例仿范镇《东斋纪事》、苏轼《志林》编次成帙。内容多为吴郡新旧图经、范成大《吴郡志》所不载。该书宋末已罕传,元至正间,卢熊修苏州志时访求重新校定,至明末毛晋始付梓。清乾隆《四库全书》据此本缮录。首有龚明之淳熙九年序。是书记载翔实,首尾一贯,为该地颇有价值的史地、人文古籍。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学海类编》本和《四库全书》本。

中吴纪闻

中吴纪闻

南宋地方风土掌故笔记。南宋龚明之著。龚明之(1090—1182或1186),江苏昆山人。一生以教书授徒为生,生活极其清贫,“尝附黄山谷语,以省吃俭用号五休居士”。他自幼以素行节谊著于乡里。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乡贡,年已六十,或劝之少匿岁数为异日计,他说:“吾平生未尝妄语,且不敢自欺。”(洪迈《夷坚志补》卷一)卒书其实,所以八十岁以前仅领乡举。
《中吴纪闻》为其晚年之作,目的在于保存一代遗闻轶事,使后来之人不忘吴中地区所流传下来的风物人情。其素材来源,大致有三方面:一是幼年从祖父处听到的有关人物教育世人的事迹;二是与当地名人魁士接触所得之见闻;三是亲身经历所知之事及感受。故书中所记,大多较翔实可信。此外,此书所采摭的又“皆新旧《图经》及吴地志所不载者”,因而更为研究吴地文学和历史者所重视。其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诸如吴中地区宰执郡守、文人名士的遗闻逸事、诗文酬对以及该地区的名胜古迹、风土民情、鬼神梦卜、僧道行迹等,均有收录。例如,有关范仲淹的记载就有十多处,对范的政绩、为人、教育子弟学生等方面都有记述;对王安石、丁谓、元绛、张方本、叶清臣、滕元发等宋代名臣,以及朱勔等宋代奸佞的言行,也均有涉及。这些记载,可以补正史之不足。其中记载最多的是文人名士的唱和题赠,如王荆公和孟郊、张祜的《上方诗》,梅圣俞与僧良玉诗,皮日休、陆龟蒙赠孙发诗,苏东坡赋姚氏三瑞堂诗,等等。特别是有些诗文为本人文集失载,赖此书才得以流传于世。如卷一“苏子美”条,有黄山谷的《观秘阁苏子美题壁诗》,在山谷的文集中就未收录。还有一些人,本人文集已佚,而他们的诗在此书中却有部分被保留。如元绛的《玉堂集》已不传,其诗在《中吴纪闻》中却能找到一些。当然,《中吴纪闻》也有一些写占卦卜梦、谈相论命、神鬼迷信等荒诞内容,一些记载亦间有与事实不符之处。
此书版本繁多,据自序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龚明之书成于淳熙九年(1182),而到“宋末书已罕传,元至正间武宁卢熊修《苏州志》,访求而校定之”。此后,有明弘治七年(1494)严春刻本,明末的若墅堂刊本和毛氏汲古阁刻本,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何焯校定的箓竹堂本,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印本。

☚ 东京梦华录   桂海虞衡志 ☛
0000105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