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原突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原突围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议,以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率三十万人进攻中原解放区中心地区宣化店,全面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遵照中共中央“生存第一,胜利第一”指示,主力两万五千余人于6月底分路向西突围,实行战略转移。右路越过平汉路,7月下旬进入陕南,创建游击根据地,后组成鄂豫陕军区,其中三五九旅于8月底回到陕甘宁边区。左路于7月1日越过平汉路后进入长江以北、大巴山以东、汉水以南武当山为中心的地区,创建游击根据地,后组成鄂西北军区。担任掩护的一部七千余人为牵制敌人,向东突围,于7月20日进入苏皖解放区。余一小部留原地分散坚持游击战争。

中原突围 - 历史大事 - 可可诗词网

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是中原解放军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中原解放区的进攻而采取的突围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把中原解放区视为心腹之患。1946年6月22日,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减缩包围圈。24日,军区司令部命令主力部队开始在解放区内秘密集结,并向预定突围方向运动。为了迷惑敌人,李先念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疑兵之计。他命令掩护主力突围的皮定钧部,于6月25日故意在解放区的东北前沿阵地加固工事,并频繁地进行军事调动,以造成主力向东突围的假象。6月26日,刘峙率30万大军向中原解放区宣化店地区发动进攻,妄图在48小时内将中原解放军一举歼灭,造成“惊人的胜利和奇迹”。同一天,中原军区向所属部队发出立即突围的命令。当天晚上,中原军区主力分成北、南两路,分别由李先念和王树声率领,悄悄地向西疾行。北路中原局、中原军区1.5万人在李先念、王震率领下经过3天3夜的急行军,于29日胜利突破敌人重围,顺利通过平汉铁路。同时,南路突围部队在王树声率领下,经过艰苦鏖战,从广水至花园向西南转移,于7月1日全部通过平汉铁路。7月1日凌晨,中原军区两支主力部队顺利地突破了国民党在平汉路上设置的封锁线。7月17~19日激战3天,北路突围主力一部在李先念率领下,夺紫荆关突围西进,胜利进入陕南;另一部由王震率领,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在彭德怀的接应下,于8月底安全转移至陕北。南路突围的王树声部以武当山为中心,开辟了鄂西游击区。掩护主力西进,单独向东突围的皮定钧部,突破敌人2个师的夹击、追击,先后翻越大别山,越淮南公路,穿津浦铁路,过洪泽湖,于7月下旬到达苏皖解放区,与新四军会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开始,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

中原突围

解放战争初期,中原军区部队在鄂皖边区突破国民党军包围,战略转移的作战行动。1946年6月25日,国民党军10个整编师约30万人,将中原军区部队5万余人分割包围。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决定分路突围。6月26日晚,右路突围部队1.5万余人,由李先念、郑位三率领,突破了国民党军追堵截击、合围,于7月28日胜利到达陕南的商南县,创建鄂豫陕边区游击根据地。左路军突围部队1万余人由王树声率领,6月26日晚由光山县向西移动,7月1日越过平汉路,进入武当山区,开辟鄂西北游击根据地。

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Zhongyuan tuwei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调集10个师约30万人部队, 由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统一指挥,于6月26日, 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全面内战由此爆发。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部队遵照中共中央 “中原突围, 愈快愈好”、“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 为保存力量,争取主动, 除由皮定均率领 一部向东突围、由张才千率领一部坚持原地游击战争外,主力部队于26日黄昏,越过平汉路向西突围。向西突围的部队分两路: 右路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率领,7月下旬,突进到豫西、陕南、鄂西北地区, 创建了鄂豫陕边游击根据地。其中的第359旅稍事休整后, 由王震率领于8月底进入陕甘宁边区;左路由王树声率领,8月,进入武当山,创建了鄂西游击根据地。向东突围的部队,由皮定均率领,于7月下旬到达苏皖解放区。此役,歼敌5千余人,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 牵制了国民党军30多个师 (旅)的兵力, 从战略上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行动, 为部署战略全局争取了时间, 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 保存了精锐主力和大批优秀干部。中共中央军委7月15日给郑位三、李先念的电报中指出:“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 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给反动派以极大震动与困难, 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

☚ 李闻血案   苏中战役 ☛
中原突围

中原突围Zhongyuan tuwei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部队在河南、湖北地区突破国民党政府军包围,进行战略转移的作战行动。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撕毁停战协定,在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的指挥下,以30万人的兵力,自信阳、罗山、光山、商城、黄安等地分四路合围中原解放区的中心地区宣化店。这是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部队主动向预定地区作战略转移:第一纵队第一旅伪装主力,向津浦路以东转移,牵制敌人,于7月下旬胜利到达华中解放区;主力由李先念、郑位三和王树声率领,分左右两路于26日开始向西突围,至7月底,分别到达陕南及鄂西北地区,并在当地建立了游击根据地,一部分于8月底返回陕甘宁边区。

☚ 土地改革总路线   中国人民解放军 ☛

中原突围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以30万兵力围攻湖北宣化店地区的中原人民解放军,全面内战由此开始。中原解放军分三路突围,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

中原突围

解放战争初期,中原军区部队在鄂豫皖边区突破国民党军包围,进行战略转移的作战行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不顾国共两党签署的停战协定,调集了20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至1946年6月25日,兵力增至10个整编师约30万人,将中原军区部队5万余人分割包围。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决定分路突围。6月26日晚,右路突围部队由宣化店向西北方向移动,29日晚从平汉路李家寨至柳林段突破敌封锁线,于7月28日胜利到达陕南的商南县,同当地游击队会合,创建鄂豫陕边区游击根据地。左路突围部队6月26日晚由光山县向西移动,7月1日越过平汉路,进入武当山区,开辟鄂西北游击根据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