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治理开发规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治理开发规划指根据1984年国务院批准下达的《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任务书》对1955年编制的《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进行修订的规划。1955年黄河综合规划实施以后,黄河流域的防洪、灌溉、供水、发电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限于当时的实践和认识水平,1955年的治黄规划也有失误。主要是,用淹没大量河川耕地换取库容的办法,不符合中国人多地少、良田更少的国情;对水土保持的治理速度,特别是减沙效果估计过于乐观,脱离了实际可能。这些失误集中反映在三门峡水库工程上,不得不进行了两次改建。实践证明,改建是成功的。实施第一个规划以来,各项治黄建设以及各方面开展的开发黄河的试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勘测设计和科学实验资料与成果,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加深了对黄河特性的认识。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必要在认真总结治黄经验的基础上,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以便更好地推动治黄事业发展。黄河水利委员会遵照国务院下达的规划任务书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和流域内有关省区,对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的修订做了大量工作,并与1988年5月19日~23日,由水利部主持召开了治黄规划座谈会,认真讨论了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向大会汇报的修订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的初步成果。有关专家和部门负责人220多人进行了分组讨论和大会发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补充修改意见,尤其是对防洪减淤、水土保持、水资源、干流开发规划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很有价值的修改建议。大会建议,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各单位规划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汇总,突出需要由国家审批的内容,以黄河治理开发中的一些战略性问题和近期重点项目的规划为重点,编写《黄河治理开发规划报告》。1989年底《黄河治理开发规划报告》(送审稿)完成。这次修订的规划拟定:保证下游防洪安全仍然是治黄的首要任务;防洪减淤,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在黄河中游河段修建小浪底、碛口、龙门大型水库,配合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调水调沙,可在100年内外保持下游河道稳定和安全;在黄土高原地区,要继续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加强粗泥沙主要来源区的治理,并要重点加强治沟骨干工程建设,拦阻粗泥沙入黄;黄河干流工程布局,采用峡谷高坝大库与经流电站或灌溉枢纽相间,龙羊峡以下共布置29级(1954年规划为46级),形成全河以龙羊峡、刘家峡、大柳树、碛口、龙门、三门峡、小浪底七座大型骨干工程为主体的、比较完整的综合利用工程体系。全河统筹调度,可以较好地适应黄河水沙特性和满足治黄要求。由于黄河水量有限,从长远考察,远不能满足沿黄地区供水的需要,必须采取“南水北调”的重大措施,分别从东线、中线、西线调引长江水量补给黄河及西北、华北地区水源。因此,“南水北调”的查勘、规划及可行性研究亦是治黄规划的重要内容。几十年人民治黄实践表明,规划制订后,在实施过程中,无疑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为此,需要加强追踪决策,对一些重大决策和影响全局的工程,不断进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索进一步治理的措施和途径。1990年12月,在多方征求意见修改补充的基础上,正式形成《黄河治理开发规划报告》。并在此基础上,于1993年12月提出《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