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行政区划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行政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行政区划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同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都北京。湖南省会设于长沙市。1949年8月至12月底,湖南先后建立了省直辖市长沙市,长沙、衡阳、郴县、常澧、益阳、邵阳、永州7个直属专区,湘西行政区及其所辖的永顺、沅陵、会同3个专区。时全省共设立直辖市1、行政区1、专区10、县77。实行三级制。自1950年始,湖南省的行政区划不断变更调整。1950年1月衡阳市升格为地级市。同年8月常澧专区更名为常德专区,永州专区更名为零陵专区。1951年郴县专区更名郴州专区。1952年9月撤销湘西行政区及其所辖的会同、沅陵、永顺3专区,设立湘西苗族自治区、芷江专区。同月长沙专区更名为湘潭专区。同年11月撤销衡阳、郴州、零陵3专区,设立湘南行政区 (地级)。同时撤销益阳专区,所属9县分别划归湘潭、邵阳、常德专区; 芷江专区更名为黔阳专区; 衡阳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湘南行政区。1953年起,为贯彻中央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自治州和自治县。1954年6月撤销湘南行政区,设立衡阳专区、郴县专区。1955年3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更名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6年11月株洲市升格为地级市,由省直辖。1957年9月撤销湘西苗族自治州,设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60年8月郴县专区更名为郴州专区。1962年10月恢复设立零陵专区、益阳专区。1964年9月设立岳阳专区。1968年12月设立韶山区 (地级)。同年各专区改称地区。1977年7月邵阳市升格为地级市,由省直辖。同年9月设立涟源地区。1980年2月衡阳市、湘潭市升格为地级市。1981年1月撤销韶山区,并入湘潭县。同年6月黔阳地区更名为怀化地区。1982年12月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1983年起,逐步撤销地区,实行地级市和自治州领导县和自治县、县级市、地级市辖区的体制。1983年2月岳阳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同时撤销岳阳地区、湘潭地区、衡阳地区、邵阳地区、娄底地区,所属县市划归相关地级市管辖。同年7月又恢复设立岳阳地区、邵阳地区、娄底地区。1986年1月撤销岳阳地区、邵阳地区,所属县、自治县分别划归岳阳市、邵阳市管辖。1988年1月撤销常德地区,常德市升格为地级市。同年5月大庸市升格为地级市。1994年4月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同月撤销益阳地区,益阳市升格为地级市。同年12月撤销郴州地区,郴州市升格为地级市。1995年11月撤销零陵地区,永州市升格为地级市。1997年11月撤销怀化地区,怀化市升格为地级市。1999年1月撤销娄底地区,娄底市升格为地级市。至2001年,地级州、市和市辖区基本调整完成。截至2005年底,湖南省共有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4个地级市辖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7个自治县。 湖南省地区、州、市建置表 (1949—1999)
☚ 第十行政督察区 湖南历代郡、国、州、府、道、路、县、厅、地、市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