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俄天津条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利用英法联军对清政府实行军事压力,借此机会进行“调停”、并以“助平内乱”(指帮助镇压太平军)为诱铒,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八年五月三日(1858年6月13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沙俄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共十二条,其主要内容:(1)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并允许停泊军船,若其他国家在沿海增设港口,准俄国一律照办。(2)、俄国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领事官,在华俄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3)、扩大俄国在中国通商贸易,对俄国“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加任何限制。(4)俄国东正教教士在中国可以自由传教。(5)、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6)沙俄也同英、法、美一样,在中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俄天津条约 157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6月13日,在天津签订。全文共12款。主要内容是:准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琼州及其他国所开各口通商;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扩大陆路通商,俄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 ☚ 中俄瑷珲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 ☛ 中俄天津条约 中俄天津条约Zhong e tianjin tiaoyue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进逼津、京之际,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咸丰八年)6月13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亚廷在天津签订。该条约共12款,主要内容如下: ☚ 中俄瑷珲条约 中美天津条约 ☛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6月13日沙俄强迫清政府在天津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俄国可在上海、宁波等七处口岸通商,并设置领事、停泊军舰、建造教堂等;俄国正教教士可入内地自由传教;中俄两国对从前未确定边界派员查勘;俄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等。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利用英法联军对清政府实行军事压力,借此机会进行“调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八年五月三日(1858年6月13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沙俄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共12条。规定沙俄同英、法、美一样,在中国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趁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兵临天津之际,以“斡旋”调停作幌子,“欲享渔人之利”,诱逼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13日,清政府任命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海光寺签署该条约。共十二款。其主要内容有:1)俄国可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沿海口岸通商,并可停泊兵船;2)俄国可在原定中国陆路通商地点扩大贸易,对俄“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加限制;3)俄国可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在华俄人享有领事裁判权;4)俄国东正教教士可入内地自由传教;5)“中国与俄国将从前未经定明边界,由两国派出信任大员秉公查勘,务将边界清理补人此次和约之内。边界既定以后,登入地册,绘为地图,立定凭据,俾两国永无此疆彼界之争”。除赔款以外,沙俄获得了英法两国从《天津条约》得到的一切。特别是它精心走出准备“勘界”这步棋,为其以后在“勘界”的名义下割占中国领土做了铺垫。 中俄天津条约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进逼津、京之际,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八年( 1858 )五月三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共12款。主要内容: ( 1 )俄国得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并停泊兵船;若别国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 2 )俄国得在原定中国陆路通商地点扩大贸易,对俄国“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加限制。( 3 )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在华俄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 4 )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 5 )“将从前未经定明边界”,由两国派出信任大员秉公查勘,务将边界清理。(实际上是要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 6 )予俄国片面最惠国待遇。 ☚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中英天津条约 ☛ 中俄天津条约沙俄乘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进逼京、津,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咸丰八年(1858) 6月13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共十二款。主要内容:俄国得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等7处口岸通商,在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和停泊兵船;在原定中国陆路通商地点扩大贸易,对俄国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和本银多寡不加限制;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中俄两国合办由恰克图经过蒙古地区到北京的邮政、公文、信函均由各台站,蒙古站丁运递,并派俄国官吏掌握站务;日后中国给其他国家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这一条约进一步扩大了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特权,并打开了沙俄渗入我国蒙古地区的通道,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侵略和掠夺。 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13日在天津签订,共12款。主要内容是: (1)俄国得在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7个口岸通商,若中国以后在沿海给他国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2)俄国在各通商口岸享有派设领事、停泊兵船、购置地产、建立教堂等特权。俄国享有领事裁判权。(3)俄国东正教教士可在中国内地自由传教。(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的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这成为日后沙俄继续侵吞中国领土的借口。(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