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龙泉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龙泉洞

龙泉洞

又称窑头洞,位于市东南水东镇,濒临水东河畔,总面积1.2万平方米,分4层、8厅,并有一条地下河。清光绪《宣城县志》谓其“幽曲深邃”,可“秉烛以游”。洞口狭窄,入内宏敞,洞中有洞,曲折幽深,景观奇特。有苍鹰展翅、天龙布雨、锦上添花、桂林山水和白龙、孔雀、雄狮、骏马、金龟、松鼠等钟乳石景。洞壁有宋至清题诗20余处,多已漫漶。其中南宋徐士鸿题诗云:“层层怪石几千年,曲折幽通趣自然。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到满人间。”时在开庆元年(1259)。清人施闰章亦有题诗。

☚ 白云洞   2. 广德县 ☛
龙泉洞

龙泉洞

原名窑头洞,位于宣州市东南水东河畔的碧山下,距市区35公里。1982年正式开放,1987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范围2平方公里,三面为碧山群峰,南临水东河,阡陌村舍,绿水青山,一派田园风光。地下溶洞发育良好,以洁白钟乳景观为特色。现已开发洞景面积12公顷,分4层,有7个大厅、1条地下河,景点150余处,幽曲深邃,巧石竞奇,总游程约4小时。
主要景区有:游龙厅,高20余米,厅内宽旷,顶如穹窿,上有白色怪石如巨龙横空,钟乳簇生,各具奇姿,壁上有历代题诗10多首。瑶池厅,远看有七池碧水,清澈澄净,涟漪微起,似乎要漫出池沿;近观只有钟乳一片,并无滴水,是由于沉积岩表面的色泽和波纹,给人以美妙的错觉。彩兽厅,巧石遍布,光怪陆离,有“彩狮起舞”、“孔雀开屏”、“犀牛逗鳄鱼”、“童子拜观音”等景,有的组合成景,如“狮马熊龟送麒麟”;有的一石多景,依角度不同而变换。白龙宫,分内外两宫,各有一条由钟乳自然成形的白龙,回龙桥高架在两宫间,外宫有巨大的“响石”,以拳击之能闻悠悠钟声;内宫挂满白色钟乳,千姿百态,犹如“虾兵蟹将”、“奇珍异宝”,宫正中一根巨大石柱取名“定海神针”,引人联想海底龙宫。此外,还有可以仰望碧空的“天洞厅”,叩击巧石能发琴瑟之声的“音乐厅”等。
龙泉洞在700年前已有人探游。洞壁内外有自南宋至清乾隆年间的古人题诗20余处,有些尚可辨认。南宋开庆元年(1259)徐士鸿有诗:“层层怪石几千年,曲折幽通趣自然;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到满人间。”古时洞口狭小,渐为泥沙淤塞而鲜为人知。至1978年当地群众为抗旱寻找水源又重新发现,得以开发利用。现洞内配有现代灯光照明,洞外设有天香居餐厅、龙泉茶社、小卖部和龙泉招待所,方便游客食宿。景区紧邻皖赣、宣杭两铁路和芜屯公路,交通便捷。市内每天有班车直达,水东镇也有专程客车接送,10分钟即达。

☚ 桃姑迷宫   白云洞 ☛
龙泉洞

龙泉洞

位于安化县马路镇云台山麓观鱼冲。大型天然岩溶洞穴。为云台山溶洞群的一个支洞,形成于2亿年前。传为 “东海龙王之十八行宫”,人称 “长宝第一洞天”。已探明洞长约3000米,宽处20米左右,高近50米,层数最多处为五层,有大小厅、堂、廊、道60余处。洞内石钟乳、石柱、石笋、石花、石瀑、石幔密布,气势恢宏,栩栩如生,构成万千景象。现开发游道1200米,辟为灵泉、龙宫、金莲、别有洞天等四个景区,有倒挂金钩、龙泉飞瀑、金龙拜客、双龙护驾、珠帘滴翠、天生桥等景点48处。2001年在洞中发现世界罕见的鹅管石和瑰丽的珊瑚状石花、石针。鹅管石形如鹅毛的毛管,长短不等,中空,直径约15毫米,在洞中随处可见,具有极高的科研和美学价值。最长的一支达2.08米,堪称世界之最。云台山海拔987.8米,独峰挺拔,尖削如壁,高耸入云。山间古木竹林,苍翠欲滴。峰顶有武当真武寺。台下岩溶洞穴密布,构成规模宏大的溶洞群落,以龙泉洞、石燕洞、雷山洞、七仙洞、金花洞景观最佳。现已辟为生态公园,成为马路风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 碗米山墓   青龙洞 ☛
龙泉洞

龙泉洞

俗称窑头洞。在安徽省宣州市水东镇8公里的马头山东麓。为石灰岩溶洞,与江西省彭泽县的龙宫洞、安徽省石台县的蓬莱台齐名,世称“二龙戏珠”。龙泉洞盘旋回转,洞口低仄,入洞则豁然开阔。洞内石乳、石笋、石柱比比皆是。据勘察共有100多个洞穴,8个大厅,大者2000多平方米。怪石千姿百态,“音乐厅”里的石壁叩之能发出琴瑟之声。洞壁上有题刻26处。现洞已修饰开放。五个洞厅之间修建通道,设有自动控制灯光装置。

☚ 敬亭山   太极洞群 ☛
龙泉洞

龙泉洞

在济南千佛山千佛崖浮雕群像之间。水深3米,面积约20平方米,镌有20余尊佛像。因山风吹来,洞口发巨声如老龙吟而得名。“千尺高岩万树林,时时洞口老龙吟”即指此洞。洞中水清见底,冷气森森。当年僧人在此洞用水。有“洞中多法水,为客洗烦愁”之说。

☚ 龙泉汤   龙泉塔 ☛

龙泉洞

Ryosen Cav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