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个人与社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个人与社会哲学和伦理学所研究的一种关系。个人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完整的个体。在伦理学领域,个人被看作道德活动的主体。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在共同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相联系的人们的总体或共同体。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往往从两个相反的角度来认识:一种是强调个人是决定一切的东西,主张脱离社会的个人自由和个人发展;另一种是否认个人的作用,抽象地谈论社会的存在,要求个人放弃一切欲望,服从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对个人的压迫和奴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个人依赖于社会,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同时,社会也离不开各个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其特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共同活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集体作为中间环节而联系起来。在伦理学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集中表现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禁欲主义伦理学家认为人们应放弃一切个人的现实的物质利益,以求得道德上的完善;而利己主义者则认为,个人利益是人的行为的唯一动机,美德只是以他人幸福为自己幸福的艺术,一切道德的行为都不过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这两种观点都与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偏见相联系,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解决个人与社会之关系的出发点是对个人作出社会的评定,并从个人与社会利益关系上分析人们活动的道德价值。一个人行为的道德价值就看他在肯定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联系的基础上,能否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个人与社会在利益关系上的真正统一是以社会的共同利益的真实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条件的。在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里,共同利益是虚幻的,因此个人与社会的利益不可能真正得到统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从根本上消除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对立的根源,社会利益成为个人利益的基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个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还一时难以实现,但社会主义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到共产主义社会,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高度融和,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从而为每个个人的自由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理想条件。 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社会Geren yu shehui一般的哲学问题,亦为伦理学、社会学的重要问题之一。个人,是指人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和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个体,或社会活动主体中的个体;社会,是指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是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个人不能孤立存在,必须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社会由个人组成,社会也只有依靠每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其特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共同劳动,才能存在和发展。个人与社会联系的中间环节是集体,个人的生活内容在一定的集体中展开,个人对整个社会关系的认识也源于对自己所属集体的一定认识。 ☚ 个人利益 个人与集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