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严复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严复1854—1921严复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体乾,后改名宗光,字又陵,入仕途后改名复,字几道,晚年号瘉壄(“野”的异体字)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由于成绩优良,1877年保送英国学海军。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刺激下,醉心于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广泛猎读书籍,寻求救国之道。1879年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调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对国事日危痛心疾首,遂决定致力于唤醒人心的宣传工作,先后着手翻译《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等,系统地介绍和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对中国思想界起了启蒙作用。他还陆续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许多政论文章,大力介绍和宣传近代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成就,反对专制,主张变法,但不久思想又陷入歧途。辛亥革命后,政治上主张复辟帝制,文化上提倡尊孔读经。1915年任筹安会理事,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效劳。1921年在家乡病死。严复翻译态度严谨,在中国首次提出“信、达、雅”的译书标准,译文文字简朴易懂。著有《愈壄堂诗集》、《严几道诗文钞》等。其译著编为《侯官严氏丛刻》、《严译名著丛刊》。 严复
严复
共3首 (词)清·严复 花枝楼上独眠。 人间似水流年。 一日回肠九遍。 几时重见。 凭栏望眼成穿。 (词)清·严复 凄风门外做寒。 䙰褷秃柳江潭。 绣幕兰房不暖。 一声长叹。 带围别后添宽。 (词)清·严复 梦中裙带箜篌。 谁知见了还休。 隔坐娇波双溜。 销魂难又。 眉间眼里心头。 共2首 (词)清·严复 绾同心结。 正春舒柳眼,嫩条柔极。 料庾信、愁满江关,更吴雨潇潇,落梅风色。 社酒犹赊,燕泥冷、郁金梁北。 问巢痕东阁,伞影西清,可堪重忆。 试灯故情未掷。 为东风作主,商略红白。 怕玄都、去后桃花,又浥露泛霞,自骄绀碧。 玉宇孤蟾,瞰来去、沧溟潮汐。 且寻伊、玉龙怨调,倚声擪得。 (词)清·严复 佩芳兰结。 正春舒柳眼,嫩条柔极。 料庾信、愁满江关,更酥雨做寒,落梅风色。 社酒犹赊,燕泥冷、郁金梁北。 问巢痕藻井,彻影斧廊,可堪重忆。 遨春故情未掷。 替东风作主,商略红白。 怕玄都、去后桃花,又浥露泛霞,别饶缃碧。 玉宇孤蟾,阅日夜、沧溟潮汐。 且寻伊、玉龙怨调,傍墙擪得。 共2首 (词)清·严复 赠我琼瑶一纸。 记说暮山凝紫。 何许最关情,云裂夕阳千里。 罗绮。 罗绮。 中有清才如此。 (词)清·严复 一朵红云高捧。 月射回波泼汞。 哀笛起中流,九万玉龙齐涌。 怔悚。 怔悚。 遥夜喧呼船重。 共1首 (词)清·严复 为情自合双栖去,谁歌绿衣黄里。 碧柱情深,云屏梦浅,领略蜜脾甜味。 蜂惧蝶悸。 问楚岫巫峰,几重浓翠。 莫遣分飞,忍教韶景负多丽。 几生修足福慧,倩花通软语,珍萼珠莉。 叶理瑶签,香添金兽,还寓惜阴微意。 山憔海悴。 誓历劫沧桑,两情无弃。 岁晚春回,看梁溪水腻。 共1首 (词)清·严复 旅邸情难遣。 况秋宵、征鸿凄厉,寒衾孤辗。 觅地埋忧高飞去,那借步虚风便。 云窗外、婺蟾斜眄。 佩解江皋魂先与,迓多情、他日谁家辇。 思不得,泪空泫。 长门可是无团扇。 更何人、悁兰惋蕙,白头仙眷。 填海冤禽万千翼,试测蓬莱深浅。 又不是、等闲莺燕。 咏絮才高寻常事,抱孤怀、要把风轮转。 春且往,勒花片。 共1首 (词)清·严复 蘸影恒河,移舟夜壑,刹那霜鬓成翁。 起观沧海,万派尚流东。 安得摩天巨手,神州事、再辟鸿濛。 须真个、黄人捧日,焜耀讫无穷。 英雄。 休但道,人才消乏,民智颛蒙。 看洪钧一气,绝地天通。 亿兆羲轩贵种,联众志、同奏肤公。 争优胜、长承天择,国势倚崆峒。 共1首 (词)清·严复 望楼阴、湿云痴重,黄昏虫语凄絮。 秋魂僝僽惊寒早,谁念天涯羁旅。 从头数。 问陌上相逢,可料愁如许。 今休再误。 早打叠心苗,销凝意蕊,长与此终古。 茂陵病,挨得更更寒雨。 此情依旧无主。 微生别有无穷意,错认晓珠堪语。 君莫怒。 便舞凤回鸾,讵就轻轻谱。 移宫换羽。 算海涌天风,成连归矣,霜泪冻弦柱⑴。 共1首 (词)清·严复 愁难了。 更泚笔、觅谱填凄调。 由来拨断朱弦,总为知音人少。 心肝漫呕,肠胃向、吴门几回绕。 问秋花、不管闲愁,底将陶令催老。 因思那日春浓,怯拈蕊攀条,上掌花拗。 缘薄三生吹箫侣,赢此际、为情颠倒。 伤今后、山遥水远,更无分、红霞夜共噍。 但从伊、地老天荒,梦魂常自煎搅。 共1首 (词)清·严复 海壖岁晚,正水拍、远天如镜。 记锁缆齐牵,牙樯同倚,来值东溟风梗。 浦暗潇潇,吴娘雨怯,万兀瓜皮烟艇。 任密沫湔裙,惊风飐鬓,偎魂双影。 重省。 别时蛴玉,红云犹莹。 奈张角东西,燕鸿南北,此去参差不并。 雪黯天津,云迷京口,梅瘦岂禁春病。 休怨别、为我厌厌,长似宿酲难醒。 共1首 (词)清·严复 病维摩。 向华鬘天界,偷相质多罗。 脂水凝凘,黛山拥絮,化城犹未春和。 深花木、禅房幽邃,护么凤、初得暖云窠。 张八犹生,魏三未熟,几转秋波。 不负嘉名称,正搓酥滴粉,倩笑双涡。 绀发垂云,葱纤削玉,梅额横约愁蛾。 怅幼与、频伽舌蹇,含深意、欲语怕飞梭。 梦想毗耶城里,花雨天魔。 共8首 (词)清·严复 秋燕。秋燕。 此去隔年相见。重来便认乌衣。 只恐芳园径微。微径。 微径。几处凤头鞋印。 (词)清·严复 秋柳。秋柳。 宣武重来白首。树犹如此何堪。 千古伤心汉南。南汉。 南汉。莫过素馨斜畔。 (词)清·严复 秋扇。秋扇。 未老红颜恩断。窗前竹影阑珊。 仿佛天风佩环。环佩。 环佩。关塞归魂迢递。 (词)清·严复 秋雨。秋雨。 镫影隔帘眉妩。西风瘦尽黄花。 漫拣斜簪帽纱。纱帽。 纱帽。无奈簪花人老。 (词)清·严复 秋夜。秋夜。 犹记香罗初卸。芙蓉绣被浓薰。 闲了双飞蝶裙。裙蝶。 裙蝶。梦里巫云千叠。 (词)清·严复 秋月。秋月。 露湿瑶阶罗袜。相将桂影徘徊。 薄幸宵深未来。来未。 来未。灰冷炉香心碎。 (词)清·严复 秋水。秋水。 惟有明眸堪此。通辞遥托微波。 晕脸旋生颊涡。涡颊。 涡颊。肠断蝤蛴如雪。 (词)清·严复 秋草。秋草。 落叶满庭不扫。偎栏商略寒蛩。 倚竹何人鬓松。松鬓。 松鬓。目断王孙芳讯。 严复 严复1854—1921翻译家、散文家。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72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被派往“建威”号实习。1877年被派往英国留学,入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1879年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后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等职。1894年中日战争后,在天津《直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四篇论文,宣传维新变法。1897年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发表《本馆附印说部缘起》,提出重视小说的地位和社会作用的问题。20世纪前后,他翻译出版了西方名著《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法意》等,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积极鼓吹维新运动,在思想界影响极大。辛亥革命后思想日趋保守。他在翻译界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影响深远。有《严侯官先生全集》《严几道诗文钞》《严译名著丛刊》等。 ☚ 林纾 陈衍 ☛ 严复 严复1853—1921初名宗光,又名礼乾,字又陵(一作幼陵),又字几道,晚号瘉壄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年十四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光绪二年遣赴英国海军学校留学。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升总办。中日战争后,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维新变法。并翻译《天演论》等书,其进化论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广泛影响。曾主办《国闻报》。戊戌政变后,又翻译《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群已权界论》、《社会通诠》、《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著作,系统介绍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曾在思想界起启蒙作用。所译书必期于信、达、雅,文笔精练、质朴。晚年日趋保守。1915年参与筹安会,拥护袁世凯称帝。后又提倡尊孔,反对五四运动。能诗文。有《瘉壄堂诗集》、《严几道诗文钞》等。译著有《严译名著丛刊》、《侯官严氏丛刻》。 ☚ 陈三立 范当世 ☛ 严复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凌,改名复,字幾道,晚号瘉壄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穆宗同治六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德宗光绪三年(1877),赴英留学。从光绪六年起,历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会办、总办达二十年。1912年后历任京师大学堂总督、袁世凯总统府顾问。1915年,参与筹安会,鼓吹帝制。以翻译西方社会科学著作著称,与林纾之翻译西方文学齐名,世称“严林”。所译《天演论》、《原富》、《群学肆言》等称为“严译八大名著”,尤以《天演论》影响为最大。首倡“信、达、雅”翻译三原则(见《译〈天演论〉例言》)。论诗不主宗派。尝言“光景随世开,不必唐宋判”,“诗中常有人,对卷若可唤”(《说诗用琥韵》)。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云:“严又陵哲学大家人多知之,至其诗才之渊懿,或罕知者。”钱鍾书《谈艺录》(增订本)谓其“《瘉壄堂诗》词律谨饬,安于故步;惟卷上《复太夷继作论时文》一五古起语云‘吾闻过缢门,相戒勿言索’,喻新句贴,……直译西谚……点化镕铸,真风炉日炭之手。著有《瘉壄堂诗集》二卷。中华书局1986年版《严复集》,除收入《瘉壄堂诗集》外,又收《补遗》诗三首,及未刊《瘉壄诗》目录。牛仰山、孙鸿霓编《严复研究资料》(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版),收集严复生平及其他资料较多。 ☚ 范当世 许南英 ☛ 严复 近代以翻译西方学术名著而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字又陵,一字几道,福建侯官 (今福建闽侯县) 人。早年读过私塾,十四岁考入福建巡抚沈葆祯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五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颇受器重,被派往英国留学,入格林尼茨海军学院学习战术、炮台建筑等,与日本人伊藤博文(后曾四任日本首相,并发动中日甲午战争) 等同学。严复不但专业成绩在中日同学中名列前茅,而且广泛阅读了西方各种学术名著,对卢梭、孟德斯鸠、达尔文等人的学说尤为倾心。三年后,严复学成归国,但送他出国的沈葆祯已死,他在官场失去了靠山,而他又没有举人或进士的头衔,难以得到一官半职。严复无奈,只得发愤治八股,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打开官场之门,但连续四次都名落孙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奉命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他聘请严复为总教习,后升任总办 (校长),但只是挂名总办,不预机要。严复留学英国时的日本同学当时大都成了日本海军的中坚,伊藤博文甚至当了首相,而严复还在坐冷板凳。北洋舰队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后,光绪皇帝决心变法图强,诏选人才。严复被荐,他给皇帝上了一份《万言书》,极论中国积弱的病根不在外患,而在内治不修,在法既蔽而不知变,详细论述了中国以长治久安为要图和西方以富国强兵为切计的得失利弊。但没有结果。此后,他在报纸上陆续发表了 《论世变之亟》、《原强》、僻韩》、《救亡决论》 等政论文,鼓吹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他在戊戌变法前后,翻译出版了赫胥黎的 《天演论》、亚当·斯密的 《原富》、斯宾塞的 《群学肄言》、穆勒的 《名学》、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 《法意》等西方学术名著,系统介绍了西方哲学、政治、经济、法律、逻辑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使中国读者眼界大开。其中,最有影响的便是《天演论》。《天演论》原名《进化论与伦理学》,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宣传进化论的演讲集。严复译以先秦诸子式的典雅文体,读来别具魅力: “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最刺激中国读者的就是 “物竞天择” 之说。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种自然界的法则对文明古国的读者,不啻是一种当头棒喝。“天演” 即进化就是生存竞争,这给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世纪之交的中国青年深受其影响。如鲁迅、胡适等人早年都曾经是进化论者,就连孙中山这样的革命家,也谈起进化论来。但严复却不赞成革命。光绪三十一年 (1905),严复因事前往伦敦,孙中山正好也在英国,特地去拜访他。严复痛陈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如欲革新中国面貌,只宜从教育下手。孙中山感叹说: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思想家,我乃实行家也。”宣统元年 (1909),清廷授予严复文科进士头衔,以硕学通儒征为资政院议员,后又授海军部一等参谋官。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任民国总统时,聘严复为京师大学堂校长。袁世凯密令杨度组织“筹安会”,以对君主制和共和制作学术研究为名,为其恢复帝制张本,而且坚要严复担任发起人,遭到严复拒绝。但杨度违背严复本人的意愿,竟在 “筹安会发起启事”后署上了严复的名字,使得严复从此背上政治黑锅。不过,严复晚年的思想日趋保守,他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张尊孔读经,对中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说:“吾垂老亲见支那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欧人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 ‘利己杀人,寡廉鲜耻’ 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直觉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他在去世前遗书三事,昭示子孙: 一,中国必不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二,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求知; 三,两害相权,轻己重群。 严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曾改名宗光,字又陵。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建船政学堂首届毕业生,留学英国海军学校。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正教习,1889年任总教习,后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主张变法维新、武装抗击外来侵略。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号召人们救亡图存,“与天争胜”。创办《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今人编有《严复集》。 严复1853—1921中国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原名宗光,字几道,又字又陵,晚年号瘉壄老人,福建侯官人。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1877年留学英国,归国后长期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895年严复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并发表《原强》、《辟韩》等文,宣传变法图强的思想。戊戍变法失败后,他致力于译书,先后译出孟德斯鸠的《法意》、亚当·斯密的《原富》等七部著作,并写下不少按语。辛亥革命后,严复日趋落伍颓废,转而提倡复古。他的论著已辑为《严复集》。19世纪末,严复介绍、宣传资产阶级庸俗进化论,期望以此唤醒国人奋发自强,在知识界产生深刻影响。他翻译《原富》,接受并宣传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反对清政府干预私人经济,主张私人经济活动自由。严复在政治上赞成君主立宪,揄扬“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观点,但认为民要得自由应先具“自治”能力,由此而主张变法应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入手。严复倾向于法治,反对传统的“有治人无治法”之说,指出在变法中“法典居其最要”,强调懂得以法治国之人,才是“知治之要”。为仿行西方资产阶级的法治,他也主张采用三权鼎立之制,使君权和民权分立。严复提倡法治,但反对专任刑罚,强调以教育提高民智、民德,防止犯罪。严复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说,对当时我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兴起,起了重要启蒙作用。 严复1854~1921近代思想家、翻译家、改良主义者。福建侯官人,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儿道,晚号愈壄老人。1867年初(同治五年十二月)考入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赴英国学习海军,其间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政治学著作。187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学院后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调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任会办、总办,任职二十年。甲午战争战败,痛感国势日危,先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抨击封建专制,倡言西方资产阶级君主立宪,主张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改帝制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传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唤起民众救亡图存,自强保种意识,为戊戌变法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积极参与戊戌维新,戊戌政变后,翻译亚当·斯密《原富》、斯宾塞《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群已权界论》、《穆勒名学》、孟德斯鸠《法意》等著作,全面、系统地引入了西方的政治法律文化,成为近代有名的启蒙思想家。1900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所组中国国会,任副会长。1902年赴京,任京师大学堂附设议书局总办,1904年辞职,1905年在上海同马相伯一起创办复旦公学,任校长,辛亥革命后,曾任北京大学校长。1915年8月,参加杨度等人发起的“筹安会”,1917年,同情张勋复辟,五四前夕,提倡尊孔复古,反对新文化运动,憎恨十月革命,诋毁五四运动,1921年10月21日病逝。译著有《侯官平氏丛刻》、《严译名著丛刊》等,其法律思想散见于其自写著作及翻译著作的按语中。主要内容包括:主张变法维新,认为制定法典为首要之举;将民智、民德、民力视为国家富强的根本;要采纳西方法律制度,但必须全面研究中西异同,然后审慎地加以采择;法应为民而立并要利于民;重视法治,反对中国古代的人治;法律一经制定,必须切实执行;要推行法制,必须与教育、生计等各方面的措施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严复的贡献在于通过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重要著作,使资产阶级改良派对变法的宣传上升到运用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学来论证的高度。他运用资产阶级的理论来研究和分析中国的法律问题,阐述自己的法学观点,论证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他介绍了资产阶级自然法学派的天赋人权思想,民约论思想和分权论思想,用资产阶级法学观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法律制度,把具有反封建意义的资产阶级自由、平等观念引入中国法律思想领域,所有这些,对于中国近代法律思想领域中反封建的民主思潮的发展,对于推动中国法学从封建主义法学走向资产阶级法学起了重要作用。 严复1853—1921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原名宗光,字几道,又字又陵。福建侯官 (今福州) 人。曾留学英国。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和总办达二十年之久。民国建立后,曾参与了拥护袁世凯称帝的“筹安会”。晚年倒向旧学,主张复古。他曾翻译介绍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法学、古典经济学和进化论等一系列学说。他崇尚资产阶级法律的 “天赋人权”与“自由”的原则,认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 “命脉”之所在。他把“自由”视为西方国家的根本,把自由竞争,个人为本位等视为资本主义的本质。强调 “彼西人之言曰: 唯天生民,各具赋卑,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原强》)。他在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法制时,认识到中西 “政制”之异在于 “法制”。认为西法由民众选出的议会制定或由君民共同制定,中法则来自皇帝的谕旨、诏书。前者代表了民众或君民的共同意志,后者只代表皇帝一人的意志。西法对本国君民都有约束力;中法只约束臣民,君主则超越于法律之上。西法遵守“三权分立”;中法则是立法、司法、行政都操于皇帝一人之手。西法有公律、私律之分; 中法的公律和私律混合。西法 “首明平等”,“以公治天下”,“隆民”; 中法重“三纲”,讲“亲亲”,“以孝治天下”,“尊主”。他对西方学说的翻译、介绍、评论,为中国近代实行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当时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并有深远的历史影响。译作有《天演论》、《法意》、《原富》、《群己权界论》等。 严复1854—1921近代启蒙思想家。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晚年自号瘉壄老人。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同治五年(1866年)入福州船政学堂习海军。同治十年(1871年)以最优成绩毕业,在建威轮上练习,曾至新加坡、槟榔屿及日本各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美侵扰台湾期间,随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赴台,测量台东各海口,并调查当时军事形势,筹备海防。光绪三年(1877年)赴英国留学,入格林尼次海军大学。光绪五年归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席。次年赴天津,任北洋水师堂总教习,后任总办。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刺激下,感到国祸日深,清政府苟延残喘,发表《论世变之亟》、《救亡决论》等论文,激发国人救亡图存。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变法,提倡新学,主张学习西方政治、经济、文化。辛亥革命后,在政治上主张复辟帝制。民国四年(1915年)参加筹安会,拥护袁世凯称帝。晚年提倡尊孔,诋毁“五四”运动。译著有《侯官严氏丛刻》、《严译名著丛刊》等。 严复1854—1921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翻译家。原名传初、宗光,字又陵,一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闽侯)人。幼时家境贫困,以第一名成绩考取福州船政学堂首届生,毕业后从海军实习。1877年赴英国学海军技术。1879年学成归国,次年受聘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先后任总教习、会办、总办等达21年之久。其间欲走科举之路,两试均未中。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深受震动,他在报刊上发表了《论世变化之极》等一系列文章,介绍西学,抨击洋务派,疾呼变法图强,曾轰动一时。长期致力于译介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名著,先后翻译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和《穆勒名学》、甄尔思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和耶芳斯的《名学浅说》等书,介绍其学术思想。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第一个比较精通中西的学者。在政治上属于维新派,在学术上倡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晚年思想有些退步,又回到尊孔读经的老路。商务印书馆曾汇编出版《严译名著丛刊》,198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严复集》。严复的伦理思想是以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他站在资产阶级维新派立场上,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三纲五常的道德,指出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耳”,封建道德是愚民工具,“其什八九皆所以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者也”;号召人们冲破贵尊亲、薄信果、怀欺诈的封建道德的束缚。依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则提出了“奋发图存”、“自强保种”的人生观点,认为“万物莫不如是,人其一耳,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人欲图存,必用其才力心思,以与是妨生者为斗,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天演论·导言》按语),否则就“无以自存,无以保种”(《原强》);所以人生必须“以濬智慧、练体力、厉德行三者之事为纲”(《原强》),努力做到自强、自力、自立、自主,个人如是,国家、民族亦如是。在实践上他一生坚持着爱国主义情操,保持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临终还以“新知无尽,真理无穷。人生一世,宜励业益知”训嘱后人。在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关系上,严复提出了“开明自营”的观点。认为在生存竞争环境下,自私自利是对的;但“自营大行,群道将息,而人种灭矣”。因此“必有以制此自营者,夫而后有群之效也。”主张“两利为利,独立必不利”,“大利所存,必其两益。损人利己非也,损己利人亦非”(《天演论·导言十四》)。实际是资产阶级思想家宣扬的合理利己主义。在“义”和“利”的关系上,批判儒家孟轲和董仲舒把两者截然分开对立起来的观点,主张两者统一。认为“非谊不利非道无功之理”是“洞若观火”;但这种与“义”相合的“利”乃是有利于社会进化的“长久真实之利”,而不是那种“浅夫昏子之利”、“滥施妄与者之义”(《原富》按语)。他接受西学的天赋自由论,提出了“民之自由,天之所畀也”的观点(《辟韩》),认为天赋人权,人各自主,“无相侵损”是前提;“身贵自由”,否定自由就否定了人存在的意义;国家、民族的富强“必自得自由始”;提出要“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原富》)。可他又不敢废弃君主。在道德起源问题上,主张道德是人“由散入群”,形成社会之后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善相感通之德,乃天择以后之事,非其始即如是也”(《天演论·导言·制私》按语),反对了先验论。严复伦理思想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产物,是中国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对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有很大影响。 严复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福建省闽侯县人。1854年1月8日生。7岁入私塾,14岁时入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开始接触西学。福州船政学堂第1届毕业生,在军舰上实习5年后,于1877年赴英国海军学校学习两年。归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执教达20年。甲午战争(1894~1895)以后,主张变法维新,在天津《直报》上撰文要求学习西方,反对顽固保守。1897年创办《国闻报》,协办通艺学堂。1898年向清政府上万言书,提出变法具体纲领。1896年起,从事翻译工作,先后译出《天演论》、《原富》、《法意》、《穆勒名学》、《群学肆言》等西方名著,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影响甚大,并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1900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国会,任副会长。1905年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曾任该校第2任校长。辛亥革命后思想趋于保守。1913年领衔发起组织孔教会。1915年列名于筹委会。是中国近代最早的且最有影响的教育救国论者。晚年提倡尊孔读经,坚持复古主义。1921年10月27日去世。 严复 072 严复曾译介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中译名 《群学肄言》1903年)、甄克思的 《社会通诠》 (1904年),是我国研究社会学的先驱之一 (生平见23055)。 ☚ 张道陵 章炳麟 ☛ 严复 176 严复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重要思想家。他的经济思想是直接运用西方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为发展民族工商业服务。他在译著《原富》(亚当·斯密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译本)中,利用斯密观点批判清朝政府压制私人资本的政策,揭露洋务派官督商办垄断近代企业的各种弊病,要求给个人经济活动以充分自由,他的观点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要求自由发展的愿望。从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出发,他坚决反对重农抑末的传统观念,认为农业固然是“百产之宗”,但是工商业不发达,农业也将没有出路。所以,农业和工商业“于国为并重”。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他反对传统的“黜奢崇俭”论,主张在不影响资本积累和扩大生产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消费。同时,他也反对无穷尽的“奢费”,主张把节俭所余用来扩大生产和资本增殖。他还认识到,只有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利息才是利润的一部分;而资本主义以前的高利贷资本的利息,并不是利润的一部分,不受利润率的限制。但他在价值和利润等许多问题上,并没有接受斯密的正确观点,而是接受了庸俗的政治经济学观点。 ☚ 盛宣怀 张謇 ☛ 严复 153 严复1853—1921近代启蒙思想家、理论家、翻译家。在法律思想上,一方面激烈抨击中国旧律“为上而立”,乃帝王压迫臣民之工具,“其什八九,皆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者也”,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为使中国变法图强,广泛介绍宣传卢梭、孟德斯鸠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及三权分立理论,提出应“为民而立”合乎“天理人情”的“治国之法”。认为法律至要者是保护天赋人权,特别是自由权。为实现“法治”,他主张仿行西方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原则,使君权与民权分立,设立议院行使立法权,司法机关依据国法独立进行审判。但他又很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反对专任刑罚。所译孟德斯鸠《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影响很大。 ☚ 伍廷芳 康有为 ☛ 严复 090 严复他介绍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创了一种探究哲学的新风,奠定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基础。自然观方面,严复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自然科学知识,把西方物理学的“以太”说,同我国的朴素唯物主义“元气”论结合,形成“以太”——“一清之气”的唯物主义宇宙观。在认识论方面,严复以当时西方的自然科学方法论研究人类认识的矛盾运动。他依据唯物论者洛克的“白板”说,坚持认识来源于经验这个唯物主义认识路线的基本命题。“智慧之生于一本,心体如白甘,而阅历为采和,无所谓良知者矣。”他还把认识区分为“元知”和“推知”,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此外,他通过翻译《穆勒名学》和耶芳斯《名学浅说》,而接受他们的逻辑方法论,即“内籀”和“外籀”。从实际经验出发,通过归纳作出结论,然后加以演绎。这就是严复宣传经验论的特点。但是由于他局限于形而上学的方法,最终导致了事物本体不可知的不可知论。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严复把西方进化论,同我国朴素的辩证法——“变”的思想结合,提出了“力今胜古”的社会进化思想。认为进化是自然的法则,并且创造性地宣传“恃人力”和“合群”在社会进化中的作用。但是,严复的进化论只承认渐变,同时受斯宾塞等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影响,将生物进化规律套用于社会历史。 ☚ 王韬 康有为 ☛ 严复 074 严复他在逻辑学方面翻译了 《穆勒名学》和《名学浅说》。第一次把西方的归纳逻辑的理论介绍到中国,在当时思想界和学术界起了一定的作用。严复在翻译《穆勒名学》的甲、乙、丙前半部时,都有一些注释和按语。并发挥了自己对逻辑学的见解。“逻辑”这个名称,就是他首先使用的。他还把概念译作“名”,把三段论译作“连珠”;把演绎逻辑称做“外籀之术”;而把归纳逻辑称作“内籀之术”等等。严复在介绍“名学”的认识中,极重视概念定义的明确性,并且特别指出语言文字,都要适合客观事物。严复在事物的“类”的属种关系上,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把属概念称作“类”,把种概念称作“别”,“类”和“别”之间具有包涵关系。严复的这种解释与亚里斯多德的说法基本符合。严复又认为演绎的大前提,必须由概括个别的具体的事物而成。也就是说演绎脱离不了归纳,而必须是演绎和归纳相结合。而且认为归纳实验与演绎推论又必须与科学印证相结合。严复介绍了西方的归纳逻辑,对中国逻辑的研究是有积极作用的。他也肯定了中国古代有逻辑,他说:“夫名学为术,吾国秦前,必已有之。”他翻译西方逻辑学时,经常采用中国古代逻辑中已有的术语,并结合中国典籍,大量“引喻设譬”。 ☚ 孙诒让 章炳麟 ☛ 严复 152 严复1854—1921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报刊活动家、政论家。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派赴英国留学。回国后在北洋水师学堂等校任教。1894年中日战争后,在天津《直报》等报上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章,呼吁救亡,主张变法,为维新运动作舆论上的准备。1897年和夏曾佑、王修植等人合作在天津创办《国闻报》,担任该报主编,先后在该报发表了 《国闻报缘起》、《驳英泰晤士报论德据胶澳事》等23篇政论文,支持康梁等人的变法活动。辛亥革命后,思想趋于保守,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 ☚ 钱昕伯 康有为 ☛ 严复 055 严复1853—1921近代思想家、翻译家。字又陵,又字几道,晚号愈野老人。福建侯官 (今福州市) 人。14岁以第1名考入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留学英国,入格林尼兹海军大学。在学习余暇涉猎亚当·斯密、孟德斯鸠、赫胥黎、达尔文、卢梭等人的学说,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光绪五年(1879)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后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升总办。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起义,严复避至上海,从此脱离水师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到北京任编译局总办。光绪三十四年,到北京任审定名词馆总纂。在这13年中,他的主要工作是翻译。所译计有赫胥黎《天演论》(1893—1898)、亚当·斯密《原富》 (1901)、斯宾塞《群学肄言》 (1903)、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论》(1903)、《穆勒名学》(1903)、甄克斯《社会通诠》(1903)、孟德斯鸠《法意》(1904—1909)、耶方斯《名学浅说》(1909)。严复译书,针对性很强,译前还细览有关著作,故译作中常有许多按语。其功绩在于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把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及政治制度介绍给中国读者。译著中,以《天演论》最负盛名。他在该书中阐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强调若不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中国必然会被帝国主义瓜分,以致“无以自存,无以保种”,对当时的中国思想界起到了启蒙作用。此书《译例言》中,严复阐发了著名的“信达雅”三难说,为中国翻译史上明确提出翻译标准的第一人。严复的译品脍炙人口,风靡一时。晚年思想趋于保守。戊戌政变后,民主革命势力日益发展,严复在译《群学肄言》时,宣扬改良,不赞成革命。到翻译《社会通诠》时,更认为孙中山提倡的民族主义是属于宗法社会的产物,会使中国社会停滞不进。著有《愈野堂诗集》、《严几道诗文钞》等。 ☚ 林纾 辜鸿铭 ☛ 严复 170 严复1853—1921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诗文兼长。其文宗法桐城派,而较为平正充实,长于政论,典雅顿挫,感情充沛,但不够通俗畅达,曾反对文体改革。其诗亦往复顿挫,深美可诵,戊戌政变时所作尤真切感人。著有《严几道文钞》、《愈野堂诗集》等。今人辑有《严复集》。 ☚ 林纾 范当世 ☛ 严复 严复1853—1921Yah Fu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初名宗光, 字又陵, 又字几道, 晚号愈懋老人。福建侯官(今闽侯)人。1866年(同治五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毕业后在军舰上实习, 曾随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到台湾筹备海防。1877年(光绪三年) 被派赴英国学习海军, 悉心研究英国社会制度和欧洲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 广泛涉猎达尔文、亚当·斯密、卢梭、孟德斯鸠、边沁、赫胥黎等人的著作。1879年学成归国,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任职近20年。甲午战败, 使他深受刺激, 遂 “致力于译述以警世”。在天津《直报》上发表 《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文章, 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和封建文化, 主张开民智、学习西方。又译述赫胥黎的 《天演论》(今译名《进化论与伦理学》),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进化论, 唤醒国人, 救亡图存, 影响极大。1897年10月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和《国闻汇编》, 宣传西学,鼓吹维新变法, 为维新派主要的舆论阵地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受到光绪帝召见,奏报办理海军及学堂事,并拟进呈万言书。戊戌政变后,心情沉痛,悲愤赋诗:“伏尸名士贱,称疾诏书哀。”从此倾力译介西书,先后翻译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原富》、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群学肄言》、英国哲学家穆勒的 《群己权界论》、英国学者甄克思的 《社会通诠》、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 《法意》、穆勒的 《穆勒名学》、英国哲学家耶芳斯的 《名学浅说》等, 比较系统地传播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 起到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翻译态度严谨, 所立“信、达、雅”的翻译标准颇得赞誉。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避居上海,参加唐才常等组织的中国国会,为副会长。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1905年协助马相伯创办上海复旦公学。1906年任安庆高等师范学堂监督。1909年任审定名词馆总纂。次年 (宣统二年)任海军协都统。又被征为资政院议员。1912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此后依附袁世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为袁世凯摘录战事新闻数万言。在政治上反对共和政体,主张君主立宪。1915年列名发起筹安会,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效命, 却又拒绝公开发表鼓吹帝制的文字。在文化上反对新文化运动, 主张尊孔读经, 认为“耐久无弊,尚是孔子之书”。1921年病逝乡里。临终前手缮遗嘱一通, 内言“中国必不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概括了晚年的思想。译著有《严译名著丛刊》、《严复集》。 ☚ 魏源 李善兰 ☛ 严复 严复1853—1921Yan Fu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又改名复,字几道,晚号愈野老人,别号尊疑,又署天演哲学家。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出身于贫苦家庭。早年学习航海技术及科学知识,后留学英国,受西方政治制度和学术思想影响较深。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甲午战争以后,发表了一系列政论文章,猛烈攻击君主专制,提倡向西方学习。他还直接参加维新运动,为推动维新办学办报。晚年主要从事翻译工作,系统介绍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诗文方面,有《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宣传先进思想,表达爱国热情,富于政治激情和说服力量。于诗强调作家个性和品格,强调深厚的内容。《戊戌八月感事》、《古意》等真挚动人,有进步意义。严复以翻译西方社会科学名著著名,提出过“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他用严谨的古文意译,译作成为别具一格的散文,其中《天演论》在当时思想界有广泛影响。著有《严几道文钞》、《愈野堂诗集》,译著汇入《严译名著丛刊》。 ☚ 林纾 康有为 ☛ 严复 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福建侯宫 (今闽侯)人,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回国后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曾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 等文。翻译了赫胥黎《天演论》、约翰、穆勒《名学》、《群已权界论》、孟德斯鸠《法意》、斯宾塞尔《群学肄言》、甄克斯《社会通诠》,耶劳斯《名学浅说》 等,并在天津创办 《国闻报》,抨击封建专制,传播西方文化,主张维新变法。晚年思想趋于保守,拥护复辟帝制。在人口思想方面:农、工、商于国并重的思想。严复虽有着传统的 “本”、“末” 概念,认为农和工商之间 “理实有本末之分”(《原强》按语),但他并不重本抑末。相反,他反对地主阶级顽固派以重本抑末的教条、遏制工商业的作法。认为中国人口的破产逃亡,是因顽固派反对发展工商业,影响了农产品的流通而造成的。强调农为工商发展的基础,而工商的发展又能促进农业的发展,所以它们“于国为并重”(《原强》按语)。他还提出“民自利”必须从“民自由”开始。严复认为当时的世界是“自由竞争”的世界,他提出要想民富国强,首先要便民 “利民”,要充分给予人口经济活动的自由。他说:“夫所谓富强云者,质而言之,不外利民云尔,然政能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 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严江道诗少钞》卷一)。他又提出以“力”、“智”、“德”三者教民的主张。严复从“生存竞争”的观点,观察社会,把社会的进化归结为“力”、“智”、“德”三者的发展。提出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是“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提倡以此三者教化民众,推动社会的发展。(《原强》)严复的人口思考虽有其明显的局限性,但有很多超出前人的新见解。 ☚ 薛福成 梁启超 ☛ 严复 严复1854—1921Yanfu中国近代思想家、翻译家,改良主义者。初名传初,后改名宗光,字又陵,入仕后改名复,字几道,晚号愈懋老人。福建侯官人。生于1854年(清咸丰四年)。1866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被派到军舰上实习,到过沿海各省及南洋、日本等地。1877年留学英国。187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格林尼茨海军学院。归国后,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他有感于中国外患日重,国势日衰,在欧洲悉心研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从本质上看出中西差距。认为用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来培养民力、民智、民德,改变中国的封建体制,实行君主立宪,才是使中国富强的根本。1886年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甲午中日战争后,他在天津《直报》上先后发表《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文,揭露批判封建专制,斥历代帝王为“大盗窃国者”,阐述资产阶级民权及国家学说。声讨八股取士“锢智慧”、“坏心术”,主张“大讲西学”,但强调逐步改良,反对突变。从1894年起,翻译赫胥黎《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影响极大。后又翻译亚当·斯密《原富》、斯宾塞尔《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群己权界记》及《穆勒名学》、甄克思《社会通铨》孟德斯鸠《法意》、耶芳斯《名学浅说》,与《天演论》合称严译八大名著,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进化论、政治经济学、伦理学、政治学等,成为近代中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他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译文严谨。又与人在天津合办《国闻报》与《国闻汇编》。百日维新时,受光绪帝召见,但对变法持保守态度。1900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组织的中国国会,被举为副会长。1905年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辛亥革命后,政治上主张复辟帝制,文化上提倡尊孔读经。1915年参加筹安会。晚年反对以民主和科学作为旗帜的五四运动。译著有《侯官严氏丛刻》、《严译名著丛刊》。 ☚ 张謇 清穆宗载淳 ☛ 严复 严复1854—1921Yanfu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福建侯官(今闽侯县)人。原名传初,宗光,字又陵,号几道。青少年时代,曾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后被保送到英国留学,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曾协助张元济办北京通艺学堂,在天津主办《国闻报》。他长期至力于介绍西方近代学术思想,陆续翻译出版赫胥黎《天演论》(原书名《进化论与伦理学》),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肆言》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原书名《自由论》),甄克思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约翰·穆勒的《穆勒名学》(前半部分),耶芳斯的《名学浅说》等。晚年思想有些退步,主张尊孔读经,但仍保持着爱国主义情操。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了《严复集》。 ☚ 洪秀全 康有为 ☛ 严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字又陵,又字几道。长于政论文,激情充沛,顿挫往复。亦能诗。译著颇多,《天演论》最具影响。有《严几道文钞》、《愈野堂诗集》等。参见“历史”中的“严复”。 严复认为中西之异在于法制不同,中国旧法都是“为上而立”。而法律应该为民而立,鼎革维新,指出人治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防止犯罪,须从教育入手,不能专任刑罚。认为法律不能“以法媚俗”,但只有合乎“人情物理”方能切实可行。主张仿效西方法制实行三权分立。晚年法律思想退为“天下仍需定于专制”,“旧法断断不可厚非”。著译编为《侯官严民丛刊》等。参见“历史”中的“严复”。 严复1854—1921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体乾,亦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幾道,福建侯官人(今闽侯)。早年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留英学习海军,回国后历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会办、总办等职。甲午战争后,怵于民族危机严重.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文,反对顽固保守,强调“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方有图存之望,主张“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变法维新。又译赫胥黎《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呼吁人们救亡图存,在思想界影响巨大。戊维新期间,主办《国闻报》等,且受光绪帝召见。又翻译《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穆勒名学》、《社会通铨》、《法意》等,系统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在翻译理论上首次提出“信、达、雅”的标准。辛亥革命后曾被袁世凯聘为京师大学堂校长、总统府高等顾问等职。1913年列名发起孔教会。1915年列名筹安会,为洪宪六君子之一,但未参与具体活动,后提倡尊孔复古,反对新文化提倡的民主、科学及白话文运动。1921年病死于福州故里。著作有《侯官严氏丛刻》《严译名著丛刊》等。参见“哲学”、“教育”中的“严复”。 严复1854—1921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冢、翻译家。把兴办教育作为维新运动的首要任务,以庸俗进化论为“教育救国论”的理论基础,认为只靠教育力量,就可“救国”、“图强”。翻译过许多西书。主张兴西学、“废八股”,实行西方式的义务教育。重视留学生教育,抨击洋务派及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纲领,具有“全盘西化”的倾向。参见“哲学”中的“严复”。 严复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最早把优生学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之一。他吸收了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些观点,认为世界总是按照人种优胜劣败的规律不断进化。“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严侯官文集·原强》)。中国人口虽多,然质量不高,其原因是人们的愚昧形成的恶性循环,于是“谬种流传,代复一代”,如不变法维新,则有亡国灭种的危险。“今日之积弱,由于外患者十之三,由于内治者十之七也,其内治云何?法既敝而不知变也”(《严侯官文集·拟上皇帝书》)。他还重视人口质量的提高,强调对百姓进行教化,“开民智”,限制婚配,以倡优生,“欧人近创择种留良之说,其入手之次,有于限制婚姻,其说也,白人尚欲自行之,况于支那乎?”(《严侯官文集·保种余义》)参见“历史”中的“严复”。 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戊戌变法前后,翻译赫胥黎、孟德斯鸠等人著作,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以唤起民众的救亡图存意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主张维新变法,采用君主立宪制度。认为八股文“害在使天下无人才”,主张废除八股文,兴办学校。参见“哲学”中的“严复”。 严复1853—1921近代启蒙思想家。字又陵,又字几道,晚号瘉壄老人。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曾留学英国,习海军兼及西方人文学说,回国后患国家危亡,主张变法维新,反对顽固保守。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论唤起国人救亡图存,以“天赋人权”之说批判君主专制主义。倾向功利主义,认为人无私利不能成其公。致力传播西学,译书案以己见,强调振兴思想,唤醒国民。晚年思想趋于保守,1915年曾列名筹安会。主要译述有《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穆勒名学》等,另有著述《瘉壄堂诗集》、《严几道诗文钞》等。参见“政治学”、“法学”、“逻辑学”、“文学”、“教育”、“人口学”中的“严复”。 严复 严复1853—1921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字又陵、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严复19岁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光绪三年(1877)派往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留学。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办北洋水师学堂,调他任总教习,后又升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鉴于民族危机严重,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反对顽固保守,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倡新学。所译《天演论》等进化观点,号召国人起来救亡,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戊戌政变后,翻译《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社会通诠》、《名学浅说》等书,介绍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他翻译的书,文字质朴,翻译态度严谨,并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1915年参与筹安会,拥护袁世凯称帝。晚年提倡尊孔,反对五四运动。著有《瘉壄堂诗集》、《严几道诗文钞》等。译著有《侯官严氏丛刻》、《严译名著丛刊》等。 ☚ 林纾 康有为 ☛ 严复1854~1921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 严复 严复1853—1921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著有《严侯官先生全集》。严复早年由于受西学之影响,思想上是比较进步的,是清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在爱国情感的支使下,他于1895年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等一系列文章,猛烈地批判封建专制、倡导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主张变法维新,突破了当时风行于文坛的桐城派呆板之风。在文学理论上,他主张写作必须有明确的宗旨,注重文章的思想内容,强调务实,反对浮泛和虚夸,曾谓:“一举足则不能无方向,一论著则不能无宗旨。”他批评那些空洞无物的文章:“其论事也,诡入诡出,或洋洋数千言,而茫然不知命意所在,其纪事也,似是而非,若有若无,确者十一,虚者十九。”(均见《国粹报·说难》)在文学思想上,严复是个复古主义者,过于推重先秦文学,力求艰深典雅,与当时日趋简易的文风背道而驰,故梁启超说他。“文笔太务渊雅,刻意摹仿先秦文体,非多读古书之人、一翻殆难索解”(《介绍新书原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反对文学革命,反对以白话代文言,有其消极影响。 ☚ 林纾 康有为 ☛ 严复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 (今闽侯)人。初名传初, 曾改名宗光, 字又陵。 又字幾道, 晚号壄老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后,经过了几年的实习历练,1874年参与筹备台湾海防,1877年赴英国留学,入格林尼次海军大学,亲身观察英国的社会制度,研究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辨析“西学”与“中学”的异同。1879年学成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执教达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真报》先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等论文,斥历代帝王为“大盗窃国者”,反对顽固保守,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倡新学,实行改良,认为培养民力、民智、民德,是使中国富强的根本办法。其具体方案为: 禁止鸦片与缠足而崇尚武精神,废除八股而提倡西学,废除专制政治而实行君主立宪。又评述赫胥黎的《天演论》 (今译《进化论与伦理学》),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呼唤国人救亡图存,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极大。在这期间曾协办北京通艺学堂,主办天津《国闻报》。百日维新期间,受光绪皇帝召见,被询以办理海军及学堂事甚详。戊戌政变后,翻译《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及《穆勒名学》、《法意》、《名学浅说》等书,较有系统地介绍和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并结合中国的情况将自己的思想体现于评论之中,成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态度严谨,文学简朴,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辛亥革命后,政治上主张复辟帝制,文化上提倡尊孔读经,1913年列名发起孔教会,1915年参加筹安会,但始终莅会。晚年反对民主,厌倦科学,诋毁五四运动。译著有《侯官严氏丛刻》、《严译名著丛刊》等。 ☚ 杜甫 苏轼 ☛ 严复 严复1854—1921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原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留学英国,学习海军。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总办。甲午战争后,主张向西方学习,实行改良。1897年创办《国闻报》,宣传“身贵自由,国贵自主”,主张变法维新。先后发表《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肆言》等西方著作,以进化论观点,论证变法图存的必要,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戊戌政变后,努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辛亥革命后,被袁世凯政府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办、总统府高等顾问、参政院参政。1913年列名发起孔教会,提倡尊孔读经。晚年反对民主,厌倦科学,反对五四运动。1921年在北京病逝。译著有《侯官严氏丛刻》、《严译名著丛刊》。 ☚ 谭嗣同 光绪皇帝 ☛ 严复 严复1853—1921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字又陵,又字幾道。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后留学英国。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中日战争后,主张维新变法,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唤起人们救亡图存。驳斥“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论点,主张渐变。以“天赋人权”说批判专制君权论。认识论上,引进英国经验论。文化观上,批判“中体西用”。曾主办《国闻报》,协办遁艺学堂。翻译了《原富》、《群学肄言》、《法意》、《穆勒名学》等,写了很多“案语”、“译注”、“夹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思想和逻辑方法。辛亥革命后,思想日趋保守。著作有《瘉𠄌堂诗集》、《严幾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氏名著丛刊》。 ☚ 戴震 康有为 ☛ 严复 严复1853~1921近代思想家、翻译家、文学家。原名宗光,又名礼乾,字又陵,又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工学堂首届毕业生。曾赴英国研读海军,回国后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的总教习、会办、总办、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学部名词馆总纂等职。辛亥革命后闲居北京,卒于福州。有《瘉壄堂诗集》、《严几道诗文钞》及译著《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等。早年持君主立宪之说,鼓吹变革。晚年趋于保守,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其文以戊戌变法前所作政论为佳,如《论世变之亟》、《原强》等,以平实素朴的笔调,反复申述爱国之情,其诗不多,然亦有佳制,如《戊戌八月感事》、《哭林晚翠》等,感时伤友,情深意远。又曾用古文翻译《天演论》、《原富》、《法意》等西方学术著作,提出信、达、雅翻译标准,对当时思想界、翻译界影响甚大,被誉为“严天演”、“译界泰斗”。 ☚ 林纾 刘鹗 ☛ 严复 严复1853—1921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近代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范畴进行系统理论探讨的第一人。初名传初、体乾,后名宗光,字又陵。入仕后更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 人。同治六年 (1867年) 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光绪三年 (1877年) 奉派赴英国海军学校留学。留学期间,留意考察英国的政治社会制度和西方的学术思想。1879年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司。1880年调赴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又升会办、总办,前后任职共20年,直至1900年离开此校。中日甲午战争后,先后发表 《原强》、《辟韩》等政论文章,鼓吹维新变法。1897年与夏曾佑、王脩植合办《国闻报》,同时翻译赫胥黎的 《天演论》。戊戌变法失败后避居上海。先后翻译出版了《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铨》、《法意》等书,在当时思想界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辛亥革命后,提倡尊孔读经,主张复辟帝制,并参加筹安会,受到舆论抨击。著译编有《侯官严氏丛刻》、《严几道诗文钞》、《严译名著丛刊》等。其经济思想主要见于 《原富》中的 《译事例言》和 《按语》,其中 《按语》共300余条,计约6万余字,所论范围涉及经济领域的许多方面。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经济自由主义,是受亚当 ·斯密影响最深刻的部分。以“义利合”作为经济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认为既然义与利是一致的,就应给予人们个人利益的最大限度的自由,鼓励自由竞争,消除国家干预和限制。认为企业官办、官督商办牵制多,耗费大,主张除“邮政电报”、“学校之廪田、制造之奖励”等公益事业由国家官营或实行专利制度外,其他均“听民自谋”(《原富》 (四) 按语)。为自由发展资本主义,要求给予资产阶级政治上一定的自由权利。在对外贸易方面,极力赞扬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论和改行自由贸易政策后取得的成效,主张自由贸易,认为金银并非真正财富,国家的贫富与金银的多少没有多大关系,因此无必要争取进口顺差、实行保护贸易。批评亚当 ☚ 谭嗣同 孙中山 ☛ 严复1854~1921Yan Fumodern literator,ideologist and translator. Works: A Collection of Yan Fu,etc. 严复1854—1921初名传初, 曾改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晚号癒壄老人。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于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后,在军舰上实习五年。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日、美侵略台湾期间,随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去台湾,测量海口,筹备海防等。1877年(光绪三年)赴英留学。1879年毕业回国后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任天津北洋水师堂总教习,后升为总办。中日甲午战争后在天津《直报》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等论文,斥责历代帝王,反对顽固保守,宣传变法维新。又翻译《天演论》等西方著作,以进化论观点论证救国救民必须实行变法。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戊戌变法时受光绪帝召见,被询问办理海军及办学堂事宜。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在上海参加唐才常倡导组织的中国国会,任副会长。辛亥革命后主张复辟帝制,提倡尊孔读经。被袁世凯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办、总统府高等顾问、参政院参政。晚年反对民主,厌倦科学,反对“五四”学生爱国运动。1921年病逝在北京。译著有《侯官严氏丛刻》、《严译名著丛刊》等。 严复1854—1921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翻译家。初名体乾,改名宗光, 字又陵, (一作幼陵)又字几道,晚号愈壄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冬,考入福州船学堂学习海军。1877年派送英国学习海军,研读了达尔文、亚当·斯密、卢梭、孟德斯鸠、边沁、赫胥黎等人的著作。1879年毕业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调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中日甲午战争后, 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等论文,反对保守,提倡新学。并着手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等。所译《天演论》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思想,唤起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思想界影响很大。1898年9月,受到光绪帝召见,并命进所拟万言书。不久政变发生,回天津翻译《原富》、《群学肄言》、《群已权界论》、《社会通诠》、《名学浅说》等书,有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文化,并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原则。1915年参加筹安会,任理事,拥护袁世凯称帝。1921年在家乡病死。译著有《侯官严氏丛刻》、《严译名著丛刊》。 严复1854—1921曾用名传初、体乾、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晚号瘉壄老人。近代福建侯官(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光绪三年(1877)赴英国留学,入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光绪五年学成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总办近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痛感民族危机严重,发表《论世变之亟》、 《原强》、 《救亡决论》、 《辟韩》等文章,呼吁变法图强,反对顽固守旧,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倡新学;并提出“鼓民力”, “开民智”, “新民德”三项使中国富强的办法。又译述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对当时思想界震动极大。二十三年创办天津《国闻报》;协助开办北京通艺学堂;资助上海《时务报》。戊戌政变后陆续译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穆勒名学》、《法意》、《名学浅说》、《社会通铨》等书,第一次系统地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和思想文化制度及其理论依据介绍到中国,从根本上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对中国社会具有启蒙作用。所译文字简朴,态度严谨,首次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1915年任筹安会理事。晚年提倡尊孔,诋毁五四运动。译著有《侯官严氏丛刻》、《严译名著丛刊》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