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传播理论
西方传播学家提出的传播过程的分级方式理论。由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同事提出。在1940年美国总统选举之际,他们对公众投票的情况作了调查,原以为广播、报纸宣传会对人们的投票意向产生重大影响,结果却大吃一惊,被调查者当中只有少数人说自己受过大众媒介的影响,真正影响人们投票的是个人之间的接触和面对面劝说。为了解释这个结果,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假设:讯息往往先从无线电广播和报刊流向舆论领袖,然后再从这些人流向他们的同事或愿意接受他们影响的追随者。这个过程被称为“两级传播”。拉扎斯菲尔德和卡茨合著的《个人影响》指出:个人不是与社会隔离的,而是与群体中的其他人相互影响的;对媒介讯息的响应和反应不是直接和及时的,而是通过“中间站”传递的,并受到其影响;对大众媒介的讯息接收并不等于反应,不接收亦不等于无反应,因为受传者原来的立场和人际传播中的次要接收都在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媒介运动,有一类人积极地接收和传播来自媒介的观点,而另一类人则主要依靠个人接触接受指导。在大众传播的条件下,人际传播仍在积极地发挥作用,对大众传播的状态和效果具有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