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汉字字形整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汉字字形整理 汉字分手写体和印刷体。印刷体字模常用的有宋体和楷体两种。印刷楷体的笔形、笔势同手写正楷体基本一致,而印刷宋体的笔形、笔势则与手写正楷体有很大差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5年提出进行汉字字模标准化工作,以消除印刷宋体汉字字形上的分歧,统一印刷宋体和手写正楷体的笔画结构,精简汉字偏旁、部件的种类,确定汉字的标准字形,作为书写的规范和设计印刷、打字字模的标准,以利学习和使用。 1959年12月1日,文化部召开革新铅字字体座谈会。会议决定,委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组成汉字字形整理组,进行字形整理工作。汉字字形整理组从现代书籍、报刊上选取了6000多个通用汉字,逐字进行分析研究,对每个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作出规定,编成《通用汉字字形表(草案)》。1960年9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文化部联合发文,征求各界对《通用汉字字形表(草案)》的意见。后经多次修改,于1964年5月编成《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对选收的6196个通用汉字逐个规定其笔画数、书写笔顺和字形结构。1965年1月30日,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就统一铅字字形问题发出联合通知,并发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要求名地各字模制造单位以《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为范本,有计划、有步骤地刻制新的铅字字模,应各地所需。 【参考文献】: 中国语文杂志社编《汉字的整理和简化》,中华书局,1955年。 吴玉章:《文字改革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8年。 韦悫:《略谈汉字简化工作》,《中国语文》1955年22期。 叶恭绰:《关于整理汉字工作的一些问题》,《中国语文》1955年32期。 翟健雄:《略谈异体字》,《光明日报》1956年2月1日。 柏寒:《生僻地名字的更改问题》,《文字改革》1958年13期。 陈越:《谈字形规范化问题》,《文字改革》1965年第3-6期。 徐奕昌:《关于统一偏旁部首名称及偏旁部位名称》,《文字改革》1965年12期。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制定《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光明日报》1977年8月10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