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两司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两司马 两司马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之并称。司马相如擅长大赋,确立汉赋铺张扬厉,劝百讽一传统;司马迁所撰《史记》,创立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在文学史上俱有重大影响,故后世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 枚马 扬马 ☛ 两司马 两司马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辞赋家司马迁之合称。在西汉,赋以司马相如为代表,文以司马迁为代表,他们两人分别在赋和散文领域内取得了最高成就,在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又同为武帝时文人,故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誉。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列“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为一篇,并说:“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司马相如的主要创作成就即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29篇,今传大多为不朽名篇,其中完整的赋作有《子虚赋》、《上林赋》、《哀秦二世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等6篇。另外,其《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封禅文》等也具有较浓厚的赋作特征。这些赋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手法多种多样。特别是《子虚赋》和《上林赋》,确立了汉大赋的体制,被后人当成模式加以仿效。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和散文家,所著《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不朽之作。它上自黄帝,下迄汉武帝,记载了约三千年的历史。书中《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体例,基本为后世史家所继承和仿效。司马迁的卓越史识及他塑造的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对我国的史学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鲁迅评其《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他同时也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汉书·艺文志》载其赋目8篇,今传《悲士不遇赋》1篇。他在《史记》中还多为赋家作传和收录辞赋作品,对我国辞赋史料之保存贡献卓著。司马相如有《司马文园集》。 ☚ 两潘 拟古 ☛ 两司马(一) 官名。管理二十五个士兵的军士。《周礼·司马上》:“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 (二) 西汉的司马相如和司马迁均以文章著称,后世合称“两司马”。罗惇融《文学源流 · 总论》:“西京巨子,溯两司马。子长原出《左》、《国》,俊宕其神,长卿系出《诗》、《骚》,丽密其体。”今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说。 两司马本指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司马迁;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后,成了太平天国卒长之下伍长之上的基层官职,辖五伍长即二十五家军民。由于太平天国实行军政合一制,故两司马既是军官又是守土乡官,战时率军作战,平时负责辖内军民的训练、生活、诉讼、婚丧、教育、礼拜等事。两司马不由中央任命而由地方公众推举,但升降褒贬按规定则须转奏“天廷”。据载:两司马有正、副二职,“两”似指司马之正、副。太平天国后期,军中已不设两司马,只有御林军与乡官中还保留着这一名称。 两司马指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影响很大,后世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誉。 两司马 两司马太平天国军中职官与乡官之一。详“乡官”。 ☚ 旅帅 卒长 ☛ 两司马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的并称。司马相如是最有代表性的散体大赋作家,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散体大赋的典范作品,历来为后世赋家所宗。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代的史学和文学有深远影响。赋和史传文学是西汉最主要的文学形式,赋以司马相如成就最高,史传文学的高峰则推司马迁,故后人有“西汉文章两司马”之称。 两司马清代太平天国卒长之下为两司马。每卒下辖四两,设两司马四人,以东西南北编号,如前一军前营前前一东两司马等。每两司马管五个伍长,共管二十五人。另,太平天国基层政权也仿照军制,每二十六家为一两,设两司马一人,由当地人充任。 两司马太平天国前期军中正职官。官阶为第十六等。每一卒长辖四两司马,两司马以东西南北编号,如前一军前营前前一东两司马(即前一军前营师帅前营旅帅前一卒长东两司马),中五军右营左左四北两司马(即中五军右营师帅左营旅帅左四卒长北两司马)。乡官中亦有两司马,其编制与军中正职官的两司马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