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毛遂自荐·脱颖而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毛遂自荐·脱颖而出 成语。 出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与《东周列国志》。毛遂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下数千名食客中的一名。 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兵包围邯郸,局势十分紧张,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救。 平原君要在食客中选出能文能武的得力人员二十名同去,可是选来选去,只选出十九名。这时,“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纵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却认为他在门下三年,却没有听说过他有什么才能,不同意他前往。毛遂进一步说,不是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你尚未将我装于囊中,“毛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平原君听完,就答应了毛遂的请求。 毛遂不辱使命,立下大功。后来,人们就把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种职务或某项工作称为“毛遂自荐”。也有自告奋勇,挺身而出的意思。 颖:尖儿。脱颖而出,指锥子的尖部透过布囊显露出来。后把因得到机会,显示出才智、技能叫作脱颖而出,简称脱颖,也写作颖脱。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