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两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两仪liǎng yí指天地。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欢华不满眼,咎责塞两仪。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岂但标八索,殆将包两仪。 两仪 两仪张继先《沁园春》:“混元初判,两仪布景,复还根本,全藉灵台。”《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指天与地,又引申为阴阳两个方面。《易学启蒙》:“太极之判,始生一奇一偶,而为一画者,二是为两仪,其数则阳一而阴二。” ☚ 汞生芽 灵台 ☛ 两仪借指天地。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原道》: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两仪中国哲学与太极拳的基本理论概念。是由 “太极” 生成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周易·系辞上》曰: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即太极分化而成两仪。如图。 两仪 两仪语出《周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指天地或阴阳。某些拳家借用此词,引申其义为: ☚ 阴阳 三才 ☛ 两仪liǎng yí指天和地:伏以太极~,絪缊交感,图书出而变化不穷,神圣作而诚求必应。(一○二·1303)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易占部 > 配卦雜名 > 兩儀 兩儀 liǎngyí 古代對太極判分的陰陽與陰陽形成的天地之稱謂。《易·繫辭上》:“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唐·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爲一……混元既分,即有天地,故曰太極生兩儀。即老子云‘一生二’也。不言天地而言兩儀者,指其物體,下與四象相對,故曰兩儀,謂兩體容儀也。”古人認爲宇宙原始混沌之氣的運動分判出陰陽二氣,陽氣輕清上升爲天,陰氣重濁下降爲地。《易》中分别以陽爻—、陰爻--表示。《晉書·摯虞傳》:“考步兩儀,則天地無所隱其情;準正之辰,則懸象無所容其謬。”元·王實甫《西厢記》第五本第三折:“當日三才始判,兩儀初分。” 宇宙 宇宙宇(环宇;灵宇) 寰 太虚 大化大造 大块 大包 灵虚 紫宙 区宙 另见:星体 广阔 ☚ 空间 自然界 ☛ 两仪liǎng yí指天地。《易·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 两仪易学术语,出 《易·系辞上》。指由太极之气而分生的阴阳二气,参见“太极”条。 两仪 209 两仪指天地。《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唐孔颖达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周易乾凿度》: “《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两仪亦指阴阳。南宋俞琰《俞氏易集说》:“仪也者,一阳一阴对立之状也。《尔雅》云: ‘义,匹也’,谓其阴阳相并也。”《太极图说》: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 阴阳 四象 ☛ 两仪兩儀liǎng yí原出于《周易》。古指天地或阴阳。《类经·序八》:“生成之道,两仪主之。”《赤水玄珠·序》:“《易》藏于太极,著炯于两仪,宣泄流布于山川、都会、形胜。” 两仪 两仪指天地。《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仪,匹也;与之匹合,即视之为法度。故《系辞》又云,“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乾》《坤》之定,就在于“天尊地卑”。《周易乾凿度》:“《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太极”为浑然一体的元气,“轻清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郑玄注)古圣人设卦观象,处处以天地为最高之准则:“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系辞上》) ☚ 巫马期 吴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