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鲁迅艺术学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

1938年4月10日成立于延安的艺术学院。简称“鲁艺”。该校设立戏剧、音乐、美术、文学等系。文学系主任为何其芳。出版文艺刊物《草叶》。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经过文艺整风运动,“鲁艺”改革教学,创作了《白毛女》等优秀歌剧。1943年3月该校合并于延安大学。1945年11月“鲁艺”迁往东北,成立了东北鲁迅文学院。“鲁艺”在七年半的时间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革命文艺干部。

☚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山脉文学社 ☛
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

亦称“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革命文艺干部的学校。1938年成立于延安,吴玉章、周扬先后担任院长。办学宗旨:培养具有文艺创造和某种技术专长以及有历史知识与艺术理论修养的抗战艺术干部,研究正确艺术理论,整理中国艺术遗产,建立中国新的艺术。设有戏剧、文学、音乐、美术等系,还有研究室和实验剧团、歌舞团、文艺工作团、艺术工作团。学员近百人,以“抗大”为榜样,树立革命的学风。学员除在校上课外,还分赴农村、部队帮助排戏,教歌,组织晚会,进行创作和演出。曾创作了《白毛女》等著名作品。后来苏北、晋绥边区、山东地区的抗日根据地也设有鲁迅艺术学校,先后培养了大批艺术干部。1945年11月迁往东北,称东北鲁迅文艺学院。解放后分为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

☚ 延安大学   华北联合大学 ☛

鲁迅艺术学院

革命大学名。1938年4月在延安成立。亦称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革命艺术干部的学校。初设音乐、美术、戏剧3个系,有学员100名左右。1943年4月划归延安大学领导。

鲁迅艺术学院

440 鲁迅艺术学院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文艺干部的综合性艺术学校。全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1938年10月1日创建于延安。1937年抗战以后,上海、北平的演剧队、宣传队相继来到延安。中共中央为了培养文艺干部,发展革命文艺,就在这些剧团的基础上建立了“鲁艺”。吴玉章、周扬等先后任院长,教员有吕骥、张庚、何其芳、冼星海、蔡若虹、沃查、胡景等人。初时设戏剧、音乐、美术三系,又增文学系,另有研究室和实验话剧团。1941年6月建立正规学制,初时学制2年,自第5届起改为3年。1939年夏,一部分与陕北公学等校合并组成华北联大开赴前方,一部分留延安,于1943年4月并入延安大学。“鲁艺”培养了大批革命文艺干部,创作了《兄妹开荒》、《白毛女》等优秀文艺作品。

☚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鲁迅艺术学院

149 鲁迅艺术学院

该院音乐系由吕骥、冼星海先后任系主任。其教育方针:1. 研究进步的音乐理论与技术;2. 培养抗战音乐干部;3.研究中国音乐遗产,接受并发挥之;4.推动抗战音乐的发展;5.组织、领导边区的音乐工作。课程除全院共同的政治课、艺术论等以外,还设有音乐概论、音乐运动史、指挥、作曲法等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表演技巧课。先后任教的有冼星海、吕骥、向隅、唐荣枚、杜矢甲、李焕之等。文艺理论课多用讨论方式进行,技术课多与实际的创作、演出相结合。音乐系在延安共办5期。每期时间不等,人数少时10余人,多时40余人。先后成立有民歌研究会、音乐工作团、音乐研究室、合唱团、乐队以及业余的星期音乐学校等组织;出版刊物《民族音乐》、《边区音乐》(初为歌曲旬刊,后改为《群众音乐》)以及歌剧集和民歌集数册。该系师生除创作大量抗战歌曲外,初期还创作歌剧 《农村曲》(李伯钊编剧、向隅等曲)、《军民进行曲》(天蓝词,王震之编剧,冼星海曲)。稍后冼星海又创作《黄河》、《生产》等大合唱。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1943年开展秧歌运动,演出了秧歌剧 《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周子山》等。1945年集体创作新歌剧 《白毛女》。

☚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中央音乐学院 ☛
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luxun yishu xueyuan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和领导的一所综合性艺术学院,后称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1938年2月,由毛泽东和周恩来领衔,并由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联名发出《创立缘起》,决定以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为名,创立一所艺术学院,毛泽东同志并为鲁艺题写了校名“鲁迅艺术学院”,最初校址在延安旧城北门外云梯山麓南侧,1939年8月迁至延安东郊桥儿沟。当时设有戏剧、音乐、美术三个系,建立这样一所学院的目的是:“培养抗战艺术干部;研究正确的艺术理论;继承中国艺术遗产;建立中国新的艺术”(沙可夫)。学院还附属有“实验剧团”、“平剧团”;康生、吴玉章、沙可夫、赵毅敏、周扬担任过该校校长;茅盾、冼星海、周立波、艾青等人曾在该校任教。1941年,文学部师生还组织了草叶社,并创办《草叶》双月刊。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经过文艺整风运动,鲁迅艺术学院在改革教学和创作实践方面,出现了新的面貌。创作了新秧歌剧《兄妹开荒》、大型新歌剧《白毛女》等体现文艺新方向的作品,在当时影响很大。1943年3月,该校合并于延安大学,成为延大文艺学院,1945年11月,随延安各大学迁离延安,去东北新解放区办学。在长达七年半的时间里,鲁迅艺术学院为繁荣新文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培养了大量的专门人才,他们不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文艺贡献力量,而且在新中国诞生后大都成为文艺界的骨干,如古元、康濯、贺敬之、冯牧、秦兆阳、钟惦棐等。

☚ 东北作家群   湖畔诗社 ☛
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Luxun yishu xueyuan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综合性艺术学校。全称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创立于1938年4月,校址在延安。主要领导人有沙可夫、周扬、艾思奇、朱光、李伯钊、徐以新、吕骥、张庚等。毛泽东同志为该校题“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鲁艺设戏剧、音乐、美术、文学等系,并设有研究室和实验话剧团等。课程设置是:政治理论、文艺理论为共同必修课,各系设艺术专业课。学习期限初期规定为6个月,第一阶段3个月学完后,实习3个月,再回院学习3个月完成第二阶段。后改为初、高级两段,学习8个月。1940—1941年各系一律延长为3年。鲁艺贯彻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以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的教育方针。鲁艺以“抗大”为榜样,树立革命的学风。紧密联系实际,深入敌后、部队、机关、学校、农村宣传,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师生在生产劳动中锻炼和改造自己。鲁艺学术民主气氛活跃,各派学者、专家在院内都可各抒己见。1939年夏,鲁艺与陕北公学、工人学校、青训班合并,组成华北联合大学,鲁艺师生组成华北联大文艺学院。1939年11月底,留延安部分师生恢复“鲁艺”,1943年4月鲁艺并入延安大学。鲁艺建校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革命文艺干部。

☚ 西南联合大学   晓庄学校 ☛

鲁迅艺术学院

简称“鲁艺”。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1938年4月成立。校址在延安。设戏剧、音乐、美术、文学等系及文艺工作团、实验话剧团。1939年部分并入华北联合大学,余部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

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

1938年2月,由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和领导的一所综合性的艺术学院。后称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当时,由毛泽东和周恩来倡导,并由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等联名发出《创立缘起》,决定以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为名,创立一所艺术学院。校址设在延安。“鲁艺”开始只有戏剧、美术、音乐三个系,后来又增设了文学系;学习期限由半年改为三年。学院还附属有“实验剧团”、“平剧团”。康生、吴玉章、沙可夫、赵毅敏、周扬先后任院长,茅盾、冼星海、周立波、艾青、严文井等曾任教。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经过文艺整风运动,“鲁艺”在教学改革及创作实践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创作了秧歌剧《兄妹开荒》、大型新歌剧《白毛女》等体现文艺新方向的优秀作品。1943年3月,“鲁艺”合并于延安大学,成为延大文艺学院。从1938年4月到1945年11月,“鲁艺”在七年半的时间内,培养出各种专门人才685人,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革命的文艺事业做出了贡献,也是后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艺战线上的专门人才和领导骨干。其中有:贺敬之、冯牧、秦兆阳、柯蓝等。

☚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现代诗歌社团 ☛

鲁迅艺术学院

1938年4月10日在延安成立、创办的一所综合性的艺术学院,后称“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初设戏剧、音乐、美术三系,后增设文学系,并设有研究室和实验话剧团。吴玉章、沙可夫、赵毅敏、周扬等曾先后担任院长。解放战争时期,迁往东北,其中一部并入华北联大文学院,另一部成立了东北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

简称鲁艺。1938年4月成立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革命艺术干部的学校。吴玉章、周扬曾先后担任院长。教育方针是:团结和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使其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办学宗旨是:培养抗战艺术干部,研究正确艺术理论,整理中国艺术遗产,建立中国新的艺术体系。学校设戏剧、音乐、美术、文学系。重视学生的课外实习,紧密联系实际。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

☚ 陕北公学   抗日军政大学 ☛
鲁迅艺术学院

鲁迅艺术学院

简称鲁艺。1938年4月成立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革命艺术干部的学校。吴玉章、周扬曾先后担任院长。教育方针是: 团结和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使其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办学宗旨是: 培养抗战艺术干部,研究正确艺术理论,整理中国艺术遗产,建立中国新的艺术体系。学校设戏剧、音乐、美术、文学系。重视学生的课外实习,紧密联系实际。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

☚ 陕北公学   抗日军政大学 ☛

鲁迅艺术学院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文艺干部的学校。全称为鲁迅文学艺术学院,简称 “鲁艺” 。于1938年4月 10日在延安成立,主要负责人有沙可夫、周扬、艾思奇、朱光等。1939年部分师生并入华北联合大学,组成文艺学院,由沙可夫担任院长,吕骥任副院长。同年底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留在延安的师生重组 “鲁艺” ,任命吴玉章为院长,周扬为副院长。该院的教育方针是: 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以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艺术事业。毛泽东题的校训是: 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学校包括戏剧、音乐、美术和文学4个系。学习期限为9个月左右,课程含艺术专业课,文艺理论课和政治理论课。重视实际锻炼,经常开展文学艺术活动,甚至深入敌后宣传演出。为根据地文学艺术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许多人成为新中国文学艺术的骨干。1940年,随着形势的发展,“鲁艺” 加强了专业化教育,学制改为3年。1943年4月并入延安大学。

鲁迅艺术学院

简称“鲁艺”。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革命艺术工作干部的学校。1938年成立于延安,设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系。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发展党的文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1939年一部分并入入华北联合大学;一部分仍留延安。1944年并入延安大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