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藏 躲藏躲 藏(藏躲;隐藏;避藏) 窜(跧窜) 伏匿 避匿 潜住 潜居潜躲 屏迹 遮掩 引匿 像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藏不露面:蛰居 避匿形影:避影 回避躲藏:避隐 退归躲藏:退藏 退避躲藏:退躲 蜷伏躲藏:跧藏 隐伏躲藏:隐窜 惊怕躲藏:麇骇雉伏 麕骇雉伏 逃走躲藏:走藏 到处躲藏:东躲西藏 东闪西躲 东藏西躲 到处躲藏,不敢露面:狐潜鼠伏 狐凭鼠伏 四处逃亡躲藏:鸟窜兽伏 (隐藏身体,不让人发现:躲藏) ☚ 掩藏 窝藏 ☛ 东藏西躲dōnɡ cánɡ xī duǒ见“东躲西藏”。 东藏西躲dōnɡ cánɡ xī duǒ见“东躲西藏”。 改名换姓 东藏西躲gǎi míng huàn xìng;dōng cáng xī duǒ指人隐姓埋名,到处躲藏。温永波《“露水夫妻”一场空》:“人口普查运动,使赵老头露了马脚,他便~,同已有身孕的刘姑娘一起来到了吉林他叔叔家。”
疲于奔命 东藏西躲pí yú bēn mìng;dōng cáng xī duǒ奔命:奉命奔走。形容到处奔走,四处躲藏,十分劳累的样子。索世宁《大学生,你为何失去理智》:“他~,他知道公安局在追捕他。他从不敢在人多的地方露面,也从不敢在一个地方住两天以上,惶惶然如一条丧家犬。” 东藏西躲dōngcáng-xīduǒ见“东躲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