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太学遗址
位于汉魏洛阳古城南垣墙外。始建于东汉建武五年(29)。至顺帝时达到空前规模,有房屋240栋,居室1850间,太学生共达3万余人。熹平四年(175).诏蔡邕等于太学讲堂前立石经46块,刻有《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七部经典,史称“熹平石经”,为我国最早的官定经本。三国魏正始二年(241)又立石经28块,史称“正始石经”。据勘察发掘,太学遗址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面积达3万平方米以上,西部约2万平方米。遗址内有大面积的夯土建筑基址,有一排排的夯筑房基,或作东西长方形,或作南北长条形,排列井然有序。太学是封建社会传授儒家学说的最高学府,东汉太学规模宏大,学生众多,为当时世界所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