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汉会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汉会要》《东汉会要》
南宋徐天麟撰。徐天麟字仲祥,徐梦莘之侄。临江人,开禧元年(1205)进士,历任惠州、潭州通判,英德府知府等职。著作有《西汉会要》和《东汉会要》,合称为《两汉会要》。该书共40卷。为记述东汉时期典章制度的政书。体例基本仿照《唐会要》,按类排比《后汉书》等书中有关东汉时期典章制度的记载,分为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祥异、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蕃夷等15门。每门下又分有若干子目,共384子目。该书撰于《西汉会要》之后,与《西汉会要》体例相同,所分15门类也相同,但编撰上又有所改进,附有案语及杂引他人论说。取材除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外,也参考有晋司马彪撰,南朝刘昭注《续汉书》及晋袁宏《后汉纪》等其他书籍。编次排比整齐,分门别类条理井然,颇便查找。如要查找东汉时期有关佛教流传的资料。即可于该书第13卷《文学下》、《论浮屠》条中检得:袁宏《后汉纪》有论浮屠一段,说:“浮屠,佛也,汉言觉也。其精者为沙门,沙门,汉言息也”等等。又据《后汉书·楚王传》,永平八年,楚王英有“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一事,又据《后汉书·桓本纪》,有桓帝设华盖以祠浮屠、老子一事。又据《后汉书·襄楷传》、延熹中,襄楷曾以浮屠一事上书论谏。又据《后汉书·陶谦传》、陶谦、笮融曾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对于研究东汉时期的典章制度及其沿革演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东汉自光武中兴,明、章嗣轨,皆汲汲以修举废坠为事,典章文物视西京为盛,而当时载笔之事,如《东观纪》及华峤、司马彪、袁宏之类,遗编断简,亦间有留存。他若《汉官仪》、《汉杂事》、《汉旧仪》诸书为传注所征引者,亦颇犁然可考。故东汉一代故事,较西汉差为详备。天麟据范书为本,而旁贯诸家,悉加裒次,其分门区目,排比整齐,实深有裨于考证”。宝庆二年(1226)成书,曾具表进之于朝。通行版本有1955年中华书局据商务印馆《国学基本丛书》本原版重印本,及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清江苏书局翻刻武英殿本为底本出版的标点本等。 东汉会要书名。南宋徐天麟继 《西汉会要》后续撰的姐妹篇。40卷。体例与前书同,系根据《后汉书》所记有关典章制度的内容,分帝系、礼、乐、舆服、文学、历数、封建、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蕃夷等15类,共384事,分别排比编成。但也有所不同,第一,前书系单纯征引,不加论断,本书则间或附以按语及杂引他人论说。第二,前书取材不出《汉书》,而本书取材以范晔《后汉书》为依据,又杂引他书。其中职官一类篇幅最大。刑法类分两卷,包括法令、刑制、赃罪、选举不实、恤刑 (赎刑附)、中都官狱、断狱案罪、律学、赦宥杂录诸目。可作研究中国法制史参考。 东汉会要 东汉会要会要体东汉典章制度史。四十卷。南宋徐天麟(生平见《西汉会要》条)撰。继编《西汉会要》之后,作者有感于东汉一代“礼乐庶事,视西都为加详,建官置兵,以节约而乡简”,认为其所以能绵延二百年之久,“以纲纪法度犹有可以凭籍扶持者也”(《东汉会要·序》)。因此又取范晔《后汉书》,旁贯诸书,加以综辑,在他任武学博士时著成此书。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之于朝,以“备大汉两朝之制”,“期有补当今之务”(《东汉会要·进表》)。这是一部关于东汉典章制度的资料汇编,与《西汉会要》合称为《两汉会要》。 ☚ 西汉会要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 东汉会要 东汉会要书名。南宋徐天麟撰,以记述东汉王朝的典章制度为主的历史文献。徐氏,字仲祥,临江(今江西清江县) 人。南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 中进士,历任教授、通判、武学博士、知府等职,著有 《两汉会要》、《汉兵本末》、《西汉地理疏》、《山经》等书。嘉定四年 (1211) 撰成《西汉会要》后,继续编撰《东汉会要》,于理宗宝庆二年(1226) 始成。两书体例相同。《东汉会要》,亦分作15门,其中3门称文学、历数、封建,与前者稍有不同; 记384事,共40卷。主要内容是介绍东汉王朝借以维持近200年的纲纪法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方面。该书与宫廷文化相关的部分,包括帝系、礼乐、舆服、文学、封建、职官、方域等门类。帝系门类专门介绍东汉时诸皇帝的帝号、母后称制、皇太后、皇后、皇太子、皇子、宗室、公主、内职、诸园贵人及出宫人的简历; 礼乐门类着重记载东汉时宫廷的各种礼节仪式,如祭祀、婚丧、巡幸、祝寿、拜诸侯王公、拜皇太子、诏令等,均有详细规定; 舆服门类载录有关帝王车驾、符玺、衣冠、服饰、佩物的规式; 文学门类录有帝学和宫邸学; 封建类载有封皇子、封宗室、封公主子、封外戚恩泽侯、封宦官为侯; 职官门类介绍了东汉时比较突出的外戚贵盛、宦官擅权的史事;方域类记叙皇宫、名苑的情形。此书有 《四库全书》、《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诸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标点本更便于查阅。 ☚ 后汉书·皇后纪 东观汉记 ☛ 东汉会要 东汉会要(南宋)徐天麟撰。40卷。仿宋王溥《唐会要》体例,排比《后汉书》内容,以类相从,记述东汉典章制度等事。分15门,系384事。较之《西汉会要》,除去学校、运历、祥异,增入文学、历数、封建。所记史事凡已见于《后汉书》者,则仅撮其纲要,采自他书者皆详著本末。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标点本。与《西汉会要》合称为《两汉会要》。 ☚ 西汉会要 三国会要 ☛ 东汉会要书名。南宋徐天麟撰。四十卷。与《西汉会要》合称《两汉会要》。体例与《西汉会要》略有不同。主要取材《后汉书》,旁及《续汉书》、《东观汉纪》等。所记西汉典章制度共三百八十四事。 东汉会要四十卷。南宋徐天麟 (详见《西汉会要》)撰。本书以范晔《后汉书》为本,旁采司马彪《续汉书》、刘珍等《东观汉纪》及《汉杂事》诸书,类分帝系、礼、乐、舆服、文学、历数、封建、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方域、蕃夷等15门共384事,记载东汉典章制度,其体例与《西汉会要》相合,但较之后者,增加了按语及对他人论说的引用。由于本书引证的一些书现已亡佚,其部分内容借本书而得以保存,本书也因而更有价值。据宋本传钞之本书缺第三十七、三十八全卷,第三十六、三十九卷亦各佚其半。清蒋光煦曾予以校补,编为《斠补隅录》一书。清咸丰年间,海昌蒋氏宜年堂重编为《涉闻梓旧》本。1924年,商务印书馆将蒋氏本影印。1955年,中华书局重印商务印书馆1935年《国学基本丛书》本。最新版本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以江苏书局翻刻之武英殿本为底本的校点本。 东汉会要书名。南宋徐天麟撰。四十卷。记载东汉典章制度,共分帝系等十五门,三百八十四事。与作者所撰《西汉会要》合称《两汉会要》。仿《唐会要》体例,内容取材于范晔《后汉书》及李贤注、司马彪《续汉书》及刘昭注、袁宏《后汉纪》等,可供检索资料之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