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巴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巴教纳西族原始宗教或民族宗教形式。流行于以云南丽江为中心的纳西族西部方言区,因其宗教行使者经师被俗称为“东巴”而得名。东巴其自称及经书中称谓均为“钵布”。该教是从古氐羌人承袭下来的原始自然宗教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纳西族原始民族宗教,正式形成约在公元3世纪,极盛时期在公元4至5世纪。其始祖神来源于藏族本教始祖,藏族称“辛饶米沃且”,纳西族称“丁巴什罗”。最初崇拜天、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水、火、岩石等,亦崇拜祖先,以灵魂观念、鬼神观念等为信仰基础。自唐初以来,深受本教、藏传佛教、道教、汉传佛教影响,形成了天堂地狱观念,宣扬天神地祇保佑人类,与人为善;鬼域作祟,需靠神力消灾;宣扬人世苦难,天国幸福,摆脱今世苦难以求来世幸福;并有阴阳五行气运思想等。该教没有统一组织、教规、寺庙、宗教财产和职业教徙队伍,但已渗透到整个纳西族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之中,并形成了白地、宝山、白沙、太安鲁旬等派别。东巴亦分普通东巴、大东巴、东巴王三个等级。其经典称《东巴经》,其宗教仪式繁多复杂,主要有“什罗务”(超荐祖师道场)、“美布”(祭天)、朝圣和大型集会等,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巴文化艺术,尤以东巴舞和东巴画著名。 东巴教纳西族信奉的原始宗教之一。因其巫师纳西语称“东巴”,故名。主要流行于以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中心的西部纳西族地区。奉神话人物丁巴什罗为始祖,信仰多神,认为天、地、日、月、星、辰、山、水、风、火等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均有神灵,亦崇拜灵魂和祖先。经书称《东巴经》,无系统教义、寺庙及统一组织。其支派称“达巴教”,巫师称“达巴”。自唐代以来,因纳西族先民与吐蕃接触频繁,故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西藏原始宗教本教的影响较大。解放前其活动涉及纳西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祭天(猛本)、祭祖、婚丧、命名、节庆、求寿、祈年、动土、卜算、治病、驱鬼等,无不求助于东巴。 东巴教 217 东巴教云南纳西族的一种原始宗教。流行于云南丽江纳西族西部方言区,以《东巴经》为经典,信仰多神,崇拜日月星辰,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以为皆有神明。有巫师,称东巴。无寺庙和统一组织。尊奉神话人物丁巴什罗为始祖。由于唐代以后与吐蕃接触,受西藏苯教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其活动范围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凡婚嫁、丧葬、年节、动土、求寿、祈年、卜命、治病、驱鬼,无不求助于东巴。其支派为达巴教,亦称打巴教。 ☚ 萨满教 一赐乐业教 ☛ 东巴教 东巴教宗教流派。为纳西族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崇拜多种神仙、日月星辰、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以为它们皆有神灵。以《东巴经》为经书,巫师称作东巴,并有特殊的东巴文字来表达宗教观。 ☚ 萨满教 东巴经 ☛ 东巴教纳西族信仰的一种原始多神宗教。认为“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天、地、日、月、山、水、风、火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都有神灵,也崇拜鬼魂和祖先。奉“丁巴什罗”为该教始祖。其经书称《东巴经》,巫师叫“东巴”,故称。流行于云南丽江为中心的纳西族西部地区。据传是喇嘛教的一支。“丁巴什罗”原住拉萨附近,在同喇嘛一起学经时,与红教大喇嘛斗法失败,遂创立东巴教,故纳西族认为中甸北部地区是东巴教的圣地。没有系统的教义教规,也没有寺庙和统一的宗教组织。唐代以来的纳西族与吐蕃接触频繁,受西藏的本教影响较大,供奉的神祗与本教大体相同,做法事时采用藏文经咒,经书中不仅有藏语借词,还记载有喇嘛的一些事迹。做法事所用的道具较简单,只有神像、法权(刀、叉)、铃、钹、五幅冠等。宗教活动频繁,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婚丧、年节、求寿、祈年、动土、问子、 卜命、治病、驱鬼、祭天、祭祖等,无不求助于东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