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东岳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东岳庙

中国古庙。位于北京市朝阳门外大街。始建于元延祐六年(1319),占地4.7 hm2,殿宇堂庑376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最大的庙宇,以神像多、楹联匾额多、石碑多著称。据1927年统计,庙内尚有塑像1316尊,主殿岱岳庙内东岳大帝塑像高4.46 m,金身。岱岳庙两边呈口字形的建筑,就是著名的76司群塑。楹联的许多内容,不仅表达了对东岳大帝的崇仰,也反映了道教文化,楹联书写篆、隶、楷、行、草5体俱全。庙内原有石碑140余通,现中路正院共有石碑89通,最著名的道教碑,碑高4 m,碑文两面刻,各28行,每行60字,共2786字,记述了东岳庙创始人、玄教大宗师张留孙的生平事迹。

东岳庙

东岳庙

道教宫观。在北京朝阳门外大街。创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供奉东岳泰山神天齐仁圣大帝,名仁圣宫。元泰定二年 (1325)鲁国大长公主桑哥吉刺捐款修建寝宫,元天顺元年 (1328)改称昭德殿。明代大修,并于两庑建七十二司及帝妃行宫等。清康熙年间庙毁于火,仅存两则道院。随即复建,现存建筑虽为清建,但仍保留了元代风韵和格局。中轴线上有戟门、岱宗室、育德殿等;东院有娘娘殿、伏魔大帝殿; 西院有东岳宝殿、玉皇殿、药王殿等。庙内保存碑刻百余通,最有名的是赵孟頫所书 《张天师神道碑》 (俗称道教碑),是研究道教史和元代书法艺术的重要文物。东岳庙是道教张道陵正一道在华北的第一大道观。

☚ 太清宫   武夷宫 ☛
东岳庙

东岳庙

位于县城东2公里的柏山之巅,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创建年代不详。《蒲县志》载:“庙祀相传已久,莫考其始。自唐贞观以来,屡加修建。”知唐时已有。现存庙内行宫大殿廊下的元《重修东岳庙碑铭》,也有“斯宫之筑旧矣”的记载。庙坐北朝南,有亭台楼阁三百余间,传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的行宫。庙前有影壁,拾级至山门,左右有钟鼓楼,中为凌霄殿。再进为乐楼、看亭与献亭。东岳庙行宫大殿居庙中央。宫后有圣母殿、娘娘殿、清虚宫、地藏祠等建筑。行宫大殿平面五间见方,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廊以砂岩雕凿而成。据殿内题刻,知重修于元延祐五年(1318)。殿前檐廊柱上刻有《木兰花》词五首,书法劲秀。殿内有黄飞虎像,双目凝视,长须垂胸。行宫北隅有清虚宫,内有玉皇大帝塑像。庙后有地狱府,塑地狱官吏及十殿阎罗王像和种种地狱苦刑。此即著名的蒲县柏山“地府冥司”,俗称“十八层地狱”。东岳庙“层楼尽作嵯峨势,飞阁常临缥缈间”。“东岱晴岚”,是著名的“柏山胜境”。

☚ 9. 蒲县   六、运城旅游区 ☛

东岳庙

东岳庙

位于平原路东段。五代后唐清泰二年(935)始建,宋、金、元、明、清重修。现存门楼、月台、大殿、拜殿等建筑,皆清代所建。其中以大殿建筑最为宏丽,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顶,覆盖黄绿色琉璃瓦。明间栏额正中挂“东岳齐天”金字匾,字迹遒劲有力。牌匾两侧及次梢间的栏额上,有清乾隆时所塑二龙戏珠与鸟兽、牡丹等花卉图案,色彩艳丽,技艺娴熟。殿内金柱通体浮雕盘龙,刻工精湛。中轴线两侧为新建长廊,内置北朝至明代石刻多通。

☚ 大观圣作碑   潞简王墓 ☛

东岳庙

东岳庙

位于东门内昌仁里。初建于北宋政和六年(1116)。明、清多次修葺。有硬山式山门,大殿、后殿,及东、西庑殿。院内有石牌坊、石狮和记载庙宇历史的石碑等。前后殿内有大幅彩色壁画《楼阁仕女》等,具元、明绘画气韵。石牌坊上刻“岱岳尊崇”四字,东偏院内为三教宫,塑有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像,是唐朝佛道儒三教合一思想的反映。大殿、后殿保存完整。大殿月台高逾1米,面阔五间。周围有朱色廊柱24根,上雕花卉,殿前八柱基石刻有二龙戏珠浮雕。

☚ 霸陵   宝庆寺塔 ☛
东岳庙

东岳庙

道观名。《西安府志》卷六十:“在咸宁县(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四十里,汉时建。”元至正间道士刘道庆修,明成化间道士杨道彬增修并拓庙地。

☚ 修真观   金天观 ☛
000030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4: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