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丘逢甲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丘逢甲1864—1912原籍广东嘉应,生于台湾彰化(今苗栗)。 丘逢甲1864—1912台湾抗日绅士和诗人。字仙根,又字仲阏,笔名沧海,台湾苗栗人。光绪进士,授户部主事。后因不乐仕宦,告归,曾讲学台中、台南各书院。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初得悉清政府对日有割让台湾之议,大愤,刺指血书“拒倭守土”四字,集士绅联名电争。《马关条约》签订后,为抵制割台,倡议台湾独立,称“台湾民主国”,改年号为“永清”,推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 自任副总统兼大将军,改练勇为义军,与侵台日军作战。失败后乘大筏至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原籍定居。其离台诗中有“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之句,表现了英勇悲愤的爱国之情。1901年后任过汕头岑东同文学堂总理、广东学务公所参议、广东谘议局议长。1912年被推为临时参议院议员。善诗,刊有《岭云海日楼诗钞》、《沧海先生丘公逢甲诗选》。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又字仲閼,筆名倉海,祖籍廣東鎮平,1864年 (清同治三年) 生於臺灣苗栗。1888年戊子科舉人。1889年己丑科進士,主講於臺灣衡文書院、臺南府羅山書院、嘉義縣崇文書院。殿試補工部主事。馬關條約簽訂後,爲抵制割讓臺灣,倡議成立“臺灣民主國”,自任副總統兼大將軍,失敗後至廣東嘉應州 (今梅縣) 定居。先後主講於潮州韓山書院、潮陽東山書院、澄海景韓書院。1899年又在汕頭籌辦嶺東同文學堂及潮州文學堂、蕉嶺初级師範學堂等。後出任廣州府中學校長,兩廣方言學校及商業學校監督。1904年秋,被兩廣總督岑春煊聘爲全省學務公所参議。廣東咨議局成立,當選爲議長。1911年11月,廣東光復,任都督府教育司司長,被奉派爲都督府代表,赴上海參加各省代表聯合會議。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臨時參議院議員; 同年2月25日在南京病逝。年48歲。著有《嶺雲海日樓詩抄》、《倉海先生丘公逢甲詩選》等。 丘逢甲 丘逢甲1864—1912诗人。又名仓海,一作沧海,字仙根,号蛰庵。祖籍广东镇平(今蕉岭),苗栗人。1889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不久返台湾,从事乡梓教育。《马关条约》签订后,他刺血上书,要求清廷废约抗战。继而组织义军,任大将军,抵抗日军占领台湾。后兵败内渡,在广东创办学堂,推行新学,曾被推举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咨议局副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广东军政府教育部长、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议员。一生诗作甚丰,现存近2000首,大多表现因台湾沦亡而发的思乡悲国之情。他的诗感情充沛,具有雄健奋发、凌厉悲昂的风格。著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抄》12卷。有《仓海先生丘公逢甲诗选》。 ☚ 王松 胡殿鹏 ☛ 丘逢甲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又字仲阏,笔名仓海。台湾苗栗人。光绪进士,授工部主事。因不乐仕宦,以亲老告归,主讲台湾衡文书院、台南府罗山书院、嘉义县崇文书院。《马关条约》签订后,为抵制将台湾割让日本,倡议台湾独立,称“台湾民主国”,并自任副总统兼大将军,改年号为“永清”,以示“永戴圣清”之意。抗击日军失败后内渡,赴厦门,又返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原籍定居。1912年1月孙中山临时政府成立,被推为临时参议院议员。2月病死于南京。工诗,所作多奋发激扬,抒发爱国感情。有《岭云海日楼诗钞》、《仓海先生丘公逢甲诗选》等。 ☚ 郑孝胥 谭嗣同 ☛ 丘逢甲 丘逢甲1864—1912又名仓海、沧海。字仙根,号蛰仙,又号仲阏、蛰庵、南武山人。祖籍广东镇平(今蕉岭),生于台湾苗栗县。出身于寒士之家。幼从父学。“六岁能诗,七岁能文,十三岁冠童军,十四岁补廪膳”(丘瑞甲《先兄丘仓海行状》)。先后受知于丁日昌和唐景崧。丁日昌誉其为“才子”。清德宗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次年,登进士第,授工部虞衡司主事。旋辞归,行教于台湾衡文、罗山、崇文诸书院。中日甲午之战起,倡办义军,积极筹划台湾防务。《马关条约》签订后,迭电清廷,反对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民主国”成立,举唐景崧为总统,逢甲为义军大将军,率军抗击日寇。兵败,内渡回广东。先后执教于韩山、东山、景韩书院,摈弃八股试帖,以时务、策论课士。光绪二十六年,于汕头创办同文书院,开岭东风气之先。清末帝宣统元年(1909),广东谘议局成立,任副议长。与黄兴、赵声、胡汉民深相结纳,支持革命,掩护党人。武昌起义后,任广东军政府教育部长、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议员。1912年五月病逝。少有诗名,在台湾时曾组织栎社。亦曾响应“诗界革命”。长于七言律诗和长篇歌行。多忧时世之作。深受当时新派诗人所推许。梁启超《饮冰室诗话》曰:“吾尝推黄公度、穗卿、观雲为近世诗家三杰,此言其理想之深邃闳远也。若以诗人之诗论,则丘仓海逢甲其亦天下健者矣”,“得不谓诗界革命一巨子耶”。黄遵宪《壬寅致梁任公书》亦称之为“天下健者”。柳亚子《论诗六绝句》云:“时流竞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云东。”今人钱仲联《梦苕庵诗话》称其诗“沉雄顿挫,悲壮苍凉,感怀旧事,伤心时变,激昂不平之气,真切流露,似陆剑南,似元遗山”。诗作很多,据丘瑞甲《岭雲海日楼诗钞跋》云:“积各体诗达数万首。甲午之役,与台湾俱亡。”今仅存《柏庄诗草》一卷,收光绪十八年之诗;《岭雲海月楼诗钞》十三卷,收光绪二十一年以后之诗。生平事迹见丘瑞甲《先兄仓海行状》、江瑔《丘仓海传》、丘复《仓海先生墓志铭》、丘铸昌《丘逢甲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 叶德辉 李希圣 ☛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号沧海,台湾苗栗人。光绪进士。因无心于仕途,回台中、台南各书院讲学。中日战争爆发后,担心台湾安危,忧愤而言:“日人野心勃勃,久垂涎于此地,彼讵能恝然置之乎”。强调一旦发生不测,应人自为战,家自为守,并开始训练乡团,准备抗击日寇。《马关条约》签订后,“痛詈清廷之负台民”,邀请地方绅士共商守台保民之策,并组织领导绅民千余人,列队到巡府衙门,要求巡抚唐景嵩主持抗日大计。光绪二十一年五月(1895年6月)他闻唐景嵩逃走,感愤至极。不久率义军与日寇激战,全军尽丧,无力与日军再战,撤回内地,定居广州。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任广州军政府教育部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旋病逝。 丘逢甲 175 丘逢甲1864—1912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仙、仲阏,后改号仓海,辛亥后以仓海为名。台湾人。光绪十五年中进士,授工部主事,返台讲学,入巡抚唐景淞幕。甲午战败,清廷割台,丘与当地士绅联名驰电抗议,并组织义军抗击登台日军,兵败内渡。曾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等。民国成立后,以广东代表身分赴南京,参与筹组临时政府,被推举为参议院议员,旋返乡,病卒。其诗苍凉悲慨,凌厉豪迈,充满爱国激情。也有清新秀丽之作,《台湾竹枝词》等作还具有民歌风味。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今人有点校本。今人尚有《丘逢甲诗选》。 ☚ 康有为 蒋智由 ☛ 丘逢甲1864~1912清末将领。字仙根,号沧海,台湾苗栗人。光绪进士。因无心于仕途, 回台湾各书院讲学。中日战争爆发后,开始训练乡团,准备抗击日寇。《马关条约》签订后,邀请地方绅士共商守台保民之策,并组织领导绅民千余人,列队到巡府衙门,要求巡抚唐景嵩主持抗日大计。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他闻唐景嵩逃走,感愤至极。不久率义军与日寇激战,全军尽丧,无力与日军再战,撤回内地,定居广州。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任广州军政府教育部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旋病逝。 丘逢甲 丘逢甲1864~1912近代诗人。又作邱逢甲,字仙根,号蛰仙、仲阏,别号沧海君、南武山人。台湾漳化人。光绪十五年进士,授工部主事,曾讲学台中、台南各书院。中日甲午战起,在乡督办台练,后率台湾士民抵抗日军,抗战十二昼夜,兵败后内渡广东,兴办学校,推行新学,被举为广东教言总会会长。民国成立,赴南京,曾任参议院参议。后因病返粤,卒。有《岭云海日楼诗钞》等。工诗,作品近万首,多抒写反帝爱国、忧时愤世之情,感情真挚强烈,气魄沉厚雄伟,且勇于创新,不受传统束缚,与黄遵宪同为“诗界革命”巨子。 ☚ 朱孝臧 谭嗣同 ☛ 丘逢甲1864~1912Qiu Fengjiamodern poet. Works: Poetry Anthology of Mountain Cloud and Sea Sun Tower,etc.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又字仲阏。号蛰仙,又号蛰庵,笔名苍海。台湾苗栗人,原籍广东。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考取举人,次年考中进士,被光绪帝授为工部主事。无意作官返回台湾,担任《台湾通志》编纂工作。并在台中卫文书院、台南府罗山书院、嘉义崇文书院从事讲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捐钱招集台湾青年,组织义军准备抗敌。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刺指血书“拒倭守土”,并上书痛切陈词,请求清政府废约抗日,倡议台湾独立,称“台湾民主国”,推举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 自任副总统兼大将军,改年号为“永清”, 以示“永戴圣清”之意。化改练勇为义军,坚守台中。同年6月,清政府与日本办理完“让渡”台湾的移交手续后,日军从冲绳进攻基隆时,率军前去抵御,在新竹地区与日军苦战20余日。后离开台湾来到广东嘉应州(今梅县)定居。次年在韩山书院、山东书院任主讲。曾写诗怀念台湾父老兄弟,坚信台湾一定能回归祖国。1901年后在汕头开设岭东同文学堂,任总理。1904年秋被两广总督岑春煊聘为省学务公所参议,移居广州。广东谘议局成立后,当选为议长。1906年以后,历任两广教育司长、广州府中学堂监督、广东省教育会长等职。1908年秘密加入中国同盟会,为掩护革命党人做了大量工作。1911年(宣统三年)11月广东光复后,任都督府教育厅长,并被派为都督府代表,参加上海各省代表联合会。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被推为临时参议院议员。同年2月在南京病逝。著有诗集《岭云海日楼诗钞》、《仓海先生丘公蓬甲诗选》等。诗文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对家乡故人的怀念,表达自己对光复台湾的志气及愿望。 丘逢甲1864—1912台湾爱国人士、诗人。字仙根,号沧海。台湾苗栗人。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联合台湾爱国官绅,反对清政府割让台湾,推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自任副总统。不久,即随唐景崧出走,任广州府中学校长。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任广东省諮议局副议长。辛亥革命后,任南京参议院议员。又善作诗,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又字仲阙,号沧海、蛰仙。清台湾苗栗人,祖籍广东蕉岭。光绪进士,授职工部主事。因深感民族忧患,不乐仕宦,辞归故里,主讲台中府衡文书院、台南罗山书院、嘉义县崇文书院,编纂《台湾志》,颇负盛名。清光绪二十年四月《马关条约》签订后,与唐景崧等以台湾士绅名义致电清政府,强烈反对割台,并先后刺血上书,“拒倭守土”,均被拒。后为抵制割台,首倡台湾自主,称“台湾民主国”,国号“永清”。推唐景崧为总统, 自任副总统兼大将军。嗣后改练勇为义军,坚守台中。台北告急时,从苗栗发兵往救,走出新竹界时与日军主力遭遇,苦战不敌,孤身遁避乡间,不久被迫离台内渡。二十二年出任韩山书院山长,二十五年在汕头筹办岭东同文学堂等。戊戌变法期间,同情维新派,后又与同盟会密切往来。武昌起义后,任广东军政府教育部长,1912年1月南京政府成立后,当选为临时参议院议员,旋病逝。遗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