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污染严重的海域
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海域。在这些地方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
目前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纽约湾、墨西哥湾、中国沿海等。就国家来说,沿海污染严重的是日本、美国、西欧诸国、前苏联国家和中国。我国的渤海湾、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相当严重,虽然汞、镉、铅的浓度总体上尚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但已有局部的超标区; 石油和COD在各海域中有超标现象。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渤海,由于污染已造成渔场外迁、鱼群死亡、赤潮泛滥、有些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
国家海洋局2007年1月15日发布的 《中国海洋环境公报》 显示,我国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持续增高,河口生态环境受损,由大气输入海洋的污染物通量仍呈上升趋势。据2007年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在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测的573个入海排污口中,约87.6%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主要超标污染物 (或指标) 为化学需氧量、磷酸盐、悬浮物和氨氮等。广西、江苏和浙江超标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比例居全国前三位。2007年,全海域 (包括近海海域及远海海域) 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5万平方千米,比2006年减少约0.4万平方千米。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黄河口、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与此同时,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却未得到有效缓解,受监测的18个生态监控区中,约78%的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水体富营养化、生境丧失或改变、河口产卵场退化、生物群落结构异常等。目前根据监测,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