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儒效篇) 无论是什么事情,能够听到它的真象总比完全无知来得好;仅仅听到的,又不如亲眼所见的更好;单用眼睛看见的,又不如清清楚楚地了解它来得好;而且对一件事,不光是知道而已,要能够知而能行,才算是最好的。这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将各种理论、付诸实行,才能收立竿见影之效。 ☚ 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儒效篇) 无论是什么事情,能够听到它的真象总比完全无知来得好;仅仅听到的,又不如亲眼所见的更好;单用眼睛看见的,又不如清清楚楚地了解它来得好;而且对一件事,不光是知道而已,要能够知而能行,才算是最好的。这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将各种理论、付诸实行,才能收立竿见影之效。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儒效》没有听到的不如去听一听,听到了不如亲眼看到,看到不如能懂得其中的道理,懂得了道理不如付诸行动。用比较的方法层层说明实践第一的哲理。 ☚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 000075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