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不自量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不自量力

量: 估量,估计。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源自《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春秋时期,在现在的河南省内有两个很小的诸侯国,一个叫郑国,一个叫息国。公元前712年,力量弱小的息国竟发动战争,进攻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要比它强得多的郑国,结果被郑国打得大败。

当时,一些有见识的人由此看出息国将要灭亡了。他们指出: 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能不能达到,三不同邻近的国家搞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明白,五不明辨罪过和责任究竟在谁。犯了这五条不应该犯的错误,那么遭到失败不是十分自然的吗?果然,没过多久,息国就被楚国吞并了。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把“不量力”改成“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现使用此语,多指过高地估计自己。


“不自量力”的意思、出处、故事 - 成语大全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不自量力

 【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故事】:春秋时期,有两个很小的诸侯国,一个叫息国,一个叫郑国。公元712年,力量弱小的息国竟盲目发动战争,进攻比自己强大的郑国,结果大败而归。当时,社会上一些有远见的人由此看出息国将要灭亡的趋势。他们指出: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能否达到,三不同亲近的国家搞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理由讲明白,五不明辨罪过和责任究竟在谁,犯了这五条不应该犯的错误,而去讨伐别的国家,那么他遭到失败,不是十分自然的吗!果然,没过多久,息国就被楚国吞并了。
【意思】: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力量。指过高地估计自己。
【古例】: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转弄成螳斧当车,不自量力。”鲁迅《集外集拾遗·〈解放了的堂·吉诃德〉后记》:“那么,吉诃德的立志去打不平,是不能说他错误的;不自量力,也并非错误。”杨沫《不是日记的日记》:“它对一些美好事物的热烈的憧憬、向往,常不自量力地奔扑过去……”
  • 上一篇:不知所终
  • 下一篇:不足与谋

“不自量力;蚍蜉撼树;螳臂当车”的拼音、意思、同义词、近义词-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不自量力;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ɡ lì 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对自己的实力估计过高。(量:估计,衡量。)〈例〉可怜不自量力的小乌龟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蚍蜉撼树】pí fú hàn shù 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妄图用极微小的力量动摇强大的事物。(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例〉你想凭个人力量把这条大河治好,这简直是蚍蜉撼树。
【螳臂当车】tánɡ bì dānɡ chē 螳螂举起前腿去阻挡车子前进。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会招致失败。〈例〉谁若妄图阻挡改革的潮流,那只能是螳臂当车,不可避免地要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辨析 都有不考虑自己力量去做大事的意思;都用作贬义;都常作谓语、宾语、定语。
“不自量力”是直陈性成语;着重指对自己实力估计过高;多用于口语。“蚍蜉撼树”是比喻性成语;着重指自不量力地对集团、国家、政权等搞颠覆;多用于书面语。“螳臂当车” 是比喻性成语;着重指以自取灭亡的方式对潮流、运动、历史等加以阻挡;多用于书面语。
提示 “蚍”不能读作“bǐ”,“蜉”不能写作“浮”。
  • 上一篇:不置可否;模棱两可
  • 下一篇:不足挂齿;微不足道

不自量力的意思|出处,不自量力的近义词|反义词|辨析 - 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不自量力

量:估计。不能估量自己的力量。指过高地估计自己。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七:“我就在理化讲堂上,偷偷地作起应征小说来。为什么偷偷地呢?就由于怕人家笑我~。”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变式〕自不量力
〔近义〕螳臂当车 蚍蜉撼树 以卵击石
〔反义〕量力而行
〔俗语〕鸡蛋撞石头——不自量力孔夫子门前卖《三字经》——不自量力
  • 上一篇:不着边际
  • 下一篇:不足为凭

不自量力bùzìliànglì

量: 估量,估计。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源自《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春秋时期,在现在的河南省内有两个很小的诸侯国,一个叫郑国,一个叫息国。公元前712年,力量弱小的息国竟发动战争,进攻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要比它强得多的郑国,结果被郑国打得大败。
当时,一些有见识的人由此看出息国将要灭亡了。他们指出: 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能不能达到,三不同邻近的国家搞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明白,五不明辨罪过和责任究竟在谁。犯了这五条不应该犯的错误,那么遭到失败不是十分自然的吗?果然,没过多久,息国就被楚国吞并了。
根据这个故事,人们把“不量力”改成“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现使用此语,多指过高地估计自己。

不自量力bùzìliànglì

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过高估计自己,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反】量力而行

癞蛤蟆挡车——不自量力

讥讽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也作“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不自量力”。


蝼蚁撼树——不自量力

蝼蚁: 蝼蛄和蚂蚁。撼: 摇动。讥讽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或力量。


麻雀跟鹰斗嘴——不自量力

斗嘴: 争吵。指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过高地估计了自己。


蚂蚁吞象——不自量力

讥讽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或力量。


泥鳅想翻船——不自量力

指不估量自己的能力。多讥讽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在关夫子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善于使用大刀。讥讽人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孔夫子门前叫卖文章——不自量力

孔夫子是作文章的宗师。喻过高地评价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也作:孔夫子门前卖百家姓——自不量力


拿豆腐挡刀——不自量力

豆腐软,抵挡不住刀。喻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也作:拿豆腐挡刀——招架不住


蛤蟆顶桌子——不自量力

喻缺乏自知之明。


麻雀跟雁飞——不自量力

麻雀没有雁飞得高。喻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蝼蚁撼树——不自量力

见“蚍蜉撼大树——不自量”。


蚂蚁吞象——不自量力

见“蚍蜉撼大树——不自量”。


蚂蚱斗公鸡——不自量力

见“蚍蜉撼大树——不自量”。

不自量力

(同)螳臂挡车 蚍蜉撼树
(反)量力而行

不自量力

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也作“不自量”。春秋时,郑国和息国不和。息国不顾自己力量弱小,主动出兵攻打强大的郑国,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当时就有人预言息国不久就会灭亡,因为他做事犯了五条错误:不揣度德行,不权衡力量,不亲近亲戚(郑与息同为姬姓国),不明辨是非,不查处有罪。果然,息国不久就被楚国吞并了。(见《左传·隐公十一年》)

不自量力[自不量力]、蚍蜉撼树[蚍蜉撼大树]、螳臂当车[螳臂挡车]、以卵击石[以卵投石];量力而行[量力而为]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g lì

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这样说大话,未免~|我不会~地以为能挑起这副重担|初中没毕业就要去考大学,真是~。也说〖自不量力〗。

○蚍蜉撼树pí fú hàn shù

比喻不自量力:~,不自量力|要扭转局势,岂非~?也说〖蚍蜉撼大树〗。

○螳臂当车táng bì dāng chē

比喻不自量力:这样做无异于~|妄图阻止历史车轮前进,那是~|~,不自量力。也作〖螳臂挡车〗。

○以卵击石yǐ luǎn jī shí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安得不败|小股土匪进攻正规军团,真是~|~,以指挠沸,都是不自量力。也说〖以卵投石〗。

●量力而行liàng lì ér xíng

估计自己力量大小,做相应的事情:力能则进,否则退,~|谨慎小心,~|实事求是,~。也说【量力而为】。

不自量力

谦称自己未曾衡量自己的能力或力量。“量”,即估衡,思量。

字数:32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犬马之志   绵薄之力 ☛
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

自己不能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无自知之明。

☚ 不可一世   踌躇满志 ☛
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

谦称自己未曾衡量自己的能力或力量。“量”,即估衡,思量。

☚ 犬马之志   聊以博粲 ☛

不自量力

不估量自己的力量。军事上比喻过高估计自己的战斗力。《管子·戒》:“桓公内不量力,外不量交,而力伐四邻。”

不自量力不量力;不自量;自不量力bù zì liàng lì

be unaware of one’s own limitations (/weaknesses/impotence); 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 go beyond one’s strength (/depth); have an exaggerated opinion of oneself;not estimate one’s own strength; not take (/have) a proper measure of oneself; overrate (/overestimate) onself (/one’s own ability); start sth one cannot finish; undertake what is beyond one’s power
❍ 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毛泽东选集》264) The most ridiculous person in the world is the “know-all” who picks up a smattering of hearsay knowledge and proclaims himself “the world’s Number One authority”; this merely shows that he has not taken a proper measure of himself.
❍ 不度德,不量力,……(《左传·隐十一年》) Its lord did not consider the virtue of his opponent; he did not estimate his own strength./……石得富他娘也嫌他~,可是她管不了他已经好多年了。(柳青《铜墙铁壁》85) Shi Defu’s mother thought he was over-estimating his own ability,but what was the use of talking—for several years now she hadn’t been able to control him.

不自量力

overrate one’s own abilities;fail to give a realistic estimate of one’s own abilities


不自量力

overrate one’s own abilities;fail to take a proper measure of oneself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ɡ lì

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overreach oneself, have an exaggerated opinion of oneself, go beyond one’s strength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g lì

【解义】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
【用法】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
【例句】他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有心主动接过来,又怕别人笑他~。
【近义】螳臂当车
【反义】量力而行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g lì

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指估量过高。《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不自量力

齐国有个贵族孟尝君田文,齐王封给他薛邑(今山东滕县东南)的土地。有一次,强大的楚国大举进攻薛邑。孟尝君一面派兵抵御,一面向齐宣王求援。
这时,齐国大夫淳于髡出使楚国回来,正巧路过薛邑。孟尝君听说淳于髡来了,非常高兴,亲自前往迎接,并把他接到自己的府中。
孟尝君亲切地对淳于髡说:“现在楚军正对我这个小小的薛邑发动进攻,眼看城池即将不保,希望先生回去能请齐王支援,否则田文只怕再没有机会在这里接待先生。”
“您放心,回到都城,我一定在君王面前为您请命。”淳于髡安慰孟尝君说。
军情紧急,淳于髡只在薛邑休息了一会儿,就马不停蹄地赶回都城临淄去了。
齐王见到淳于髡出使回来,就问他:“在楚国,你见到了些什么?”
淳于髡巧妙地回答说:“楚国的人有点不近情理,而我们的孟尝君却有点自不量力。他不管自己的实力能否保卫领地,就在那里建造了先王的宗庙。现在楚军猛攻薛邑,先王的宗庙早晚会被毁了。”
齐宣王一听,大惊失色,叫道:“原来先王的宗庙是在薛邑啊!那儿不能失守!”
于是,他马上派出援军,连夜赶到薛邑。楚军见齐军援军已到,无心恋战,退兵回国了。薛邑逃过了一场大难。
后来,人们便用“不自量力”这个成语,来指不能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ɡ lì

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多指过高估计自己。《管子·戒》:“桓公内不量力,外不量交,而力伐四邻。”
【例】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黎巴嫩·纪伯伦《组歌(节选)》)
〔近〕自不量力

不自量力bu? zì liànɡ lì

【释义】指高过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 ??? ??? ? ???.
??? ???? ????.
【例句】他说话结结巴巴,却想上台演讲,未免太不自量力了。
?? ??? ?? ??? ????? ?? ???, ??? ? ??? ??? ??? ?? ???.
【反义词】量力而行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ɡ lì

量:估计。不能估量自己的力量。指过高地估计自己。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七:“我就在理化讲堂上,偷偷地作起应征小说来。为什么偷偷地呢?就由于怕人家笑我~。”
〔出处〕《战国策·齐策三》:“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
〔变式〕自不量力
〔近义〕螳臂当车 蚍蜉撼树 以卵击石
〔反义〕量力而行
〔俗语〕鸡蛋撞石头——不自量力孔夫子门前卖《三字经》——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g lì

螳臂当车 蚍蜉撼树
tang bi dang che pi fu han shu
【不自量力】 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源出《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
【螳臂当车】 螳螂举起前肢想要阻止车子前进。比喻不自量力。语本《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蚍蜉撼树】 小蚂蚁也想摇动大树。比喻不自量力。语出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例﹞ “这叫做不自量力。”另一位用炫耀的口气说:“强龙也压不住地头蛇嘛,哈哈……”(水运宪:《祸起萧墙》)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反动派想要阻挡历史的前进,不过是螳臂当车而已。
量力而行
liang li er xing
【量力而行】 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源出《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例﹞ 朕当量力而行,然后定可否。(唐·吴兢:《开元升平源》)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g lì

量:估计、衡量。不能正确地估量自己的能力。多指过高地估计。
〔例〕他这样的成绩也想参加世界大赛,简直是~。
【提示】也作“自不量力”。

不自量力bùzìliànglì

量:估量。指过高地估计自己。含做力不能及之事的意思。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ɡ lì

解释 量:估计,估量。指自己不能客观地估量自己的能力。后常用来表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出处 《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
郑国和息国都是春秋时期两个地盘不大的诸侯国,但是郑国国君郑庄公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同时,郑国又是周王室东迁的主要依靠力量。因此,郑国内政外交都很成功,几乎可以认为是春秋早年的霸主。而息国国小力弱,不可与郑国同日而语。有一次,郑、息两国因言语不合而失和,息侯竟然主动攻打郑国。郑庄公于是同息侯在郑国边境交战,息侯大败而归。有识之士由此判断,息国将要灭亡。他们认为:“息国不考虑郑庄公的威德,不估量自己的实力,不亲近自己的同姓宗族,不明辨是非,不考察曲直,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去攻打别人。息国将要丧失掉自己的军队,不是很正常吗?”
近义 螳臂当车
反义 量力而行
例句
某些国家和分裂势力想就西藏、新疆问题向中国挑衅,简直是不自量力。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ɡ lì

不能正确地估量自己的能力。多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作“自不量力”。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ɡ lì

也说“自不量力”。不会估计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指过高地估计自己。
班门弄斧
搬起碾盘打月亮
苍蝇推墙
草蜢弄小鸡
稻草救火
稻草人举重
蛤蟆顶桌子
关公面前舞大刀
【关公】即关羽,关云长。作战时使用一把青龙偃月刀。
猢狲推泰山
黄鼠狼拖牛
鸡蛋碰石头
箭竹棍当梁柱
孔夫子门前卖《三字经》
夸父追日
【夸父追日】古代神话。神人夸父和太阳赛跑,太阳落山时,他渴极了,喝干了黄河和渭河的水还不够,又想到北方大湖里去喝,可还没跑到,在半路上就渴死了。
老鼠吃猫
老鹰叼大象
鲁班门前抡斧子
碌碡打月亮
麻雀跟雁飞
麻雀和鹰斗嘴
蚂蚁搬石磨
蚂蚱斗公鸡
棉纱线扳石牌楼
拿豆腐挡刀
泥鳅也想翻大浪
骑着毛驴追火车
蜻蜓撼石柱
蛇吞象
屎壳郎驮石碑
四两人讲半斤话
螳臂挡车
武大郎攀杠子
【武大郎】《水浒传》中人物,武松的兄长。
小鸡斗鹞鹰
小小秧鸡下鹅蛋
鸭子拉车
蜘蛛网骆驼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ɡ lì

【解义】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
【用法】 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
【例句】 他对这个任务很感兴趣,有心主动接过来,又怕别人笑他~。
【近义】 螳臂当车
【反义】 量力而行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ɡ lì

量: 估量。没有估计一下自己的能力够不够。多指不知道自己实际上不行。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我就在理化讲堂上,偷偷地作起应征小说来。为什么偷偷地呢?就由于怕人家笑我~。”

不自量力bu zi liang li

量:估量。自己不能正确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没有自知之明,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也作】自不量力
【近】蚍蜉撼树 螳臂当车
【反】量力而行
【注意】量,不读liang。

螳臂当车 不自量力táng bì dāng chē;bù zì liàng lì

当:阻挡;量:估量。《庄子·人间世》说,螳螂举臂要挡住车子,不知其力不胜。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不能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或力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
螳臂当车 自不量力
táng bì dāng chē zì bù liàng lì

不自量力bùzìliànglì

量:估量,估计。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或实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宋·范仲淹《上吕相公书》:“是则系国家之安危,生民之性命,某岂可不自量力。”
【例】是谁不自量力,背了半桶水,走到断魂崖,吓得两腿直哆嗦。(谌容《光明与黑暗》)
❍ 写着,写着,有多少次,遇到难以跨越的困难,便不断地反悔着,埋怨自己不自量力。(杜鹏程《〈保卫延安〉重印后记》)
【提示】“量”在这里不读“量体温”的“量(liáng)”。

13R5【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g lì

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计,衡量。

不自量力bùzì-liànglì

〔偏正〕 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语本《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丰子恺《记音乐研究会中所见之一》:“我当时听了这位医科老学生的自白,在心中窃笑他的~。”
△ 含贬义。用于描写过高地估计自己。
【近义】蚍蜉撼树
〖反义〗量力而行。
也作“自不量力”。

不自量力bù zì liàng lì

量:估计。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形容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作“自不量力”。《左传·隐公十一年》: “不度德,不量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