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不义 不义不适宜,不应当。义,通 “宜”,适宜,合适。《大雅·荡》五章:“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 毛 《传》: “义,宜也。”郑《笺》:“式,法也。无不同女颜色以酒,有沈湎于酒者,是乃过也,不宜从而法行之。”马瑞辰 《通释》:“天不湎尔以酒,犹云天不淫尔以酒。《淮南·要略训》高注: ‘沈湎,淫酒也。’ 是也。《笺》训 ‘湎’ 为‘同色’,未免迂曲。” ☚ 不亡 不已 ☛ 不义bù yì形容词。不仁义,多用于贬义。 不义、无义;仁义○不义bù yì(形)不仁义的:多行~必自毙|你既不仁,就别怪我~|~之财。 ○无义wú yì(形)没有公理正道;不讲正义:无情~|与其生而~,不如死|~小人。 ●仁义rén yì(形)仁爱正义:~道德|以~为本|~之师。 不义 不义不谊 非义 另见:忘本 做坏事 ︱义气 义行 ☚ 不义 忘本 ☛ 不义/忘本/忘恩负义 ☚ 阳奉阴违 不义 ☛ 不义中国古代十恶罪之九,即违背仁义道德的行为。唐律规定不义罪的范围为:(1)杀本属府主(本属官长),刺史、县令、现受业师。明清律亦同,但具体规定部民杀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杀主管指挥千户、百户。(2)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3)夫死匿不举哀,或居丧作乐,在丧服期内改着吉服,以不改嫁他人。对于不义罪的处罚,唐律规定,谋杀本属府主、剌史、县令,及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者,流二千里。已伤者绞,已杀者皆斩。明清律基本相同。 不义违背仁义道德的行为。中国封建时代十恶罪之九。唐律的不义罪包括: 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受业师;卒吏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妻子闻夫死匿不举哀,或居丧作乐,释服从吉,以及改嫁等。唐律对不义犯罪,实行从重处罚的原则。如《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 “诸谋杀制使若本属府主、刺史、县令及吏卒谋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者,流二千里。已伤者,绞; 已杀者,皆斩。”《职制律》规定:“闻父母若夫之丧匿不举哀者,流二千里;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若忘哀作乐,徒三年; 杂戏,徒一年。”《户婚律》规定: “诸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者,徒三年; 妾减三等。各离之。” 明、清律基本相同。 不义 不义刑名。十恶之一。即下级杀上级官员,杀师长,及夫丧不举哀,改嫁等行为。《元史·刑法志》: “不义;谓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 《唐明律合编》: “不义,谓部民杀本属知府、知州、知县,军士杀本管指挥,千户、百户,吏卒杀本部五品以上长官,若杀见受业师及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改嫁。” ☚ 不睦 不受刑 ☛ 不义injustic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