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玑形玉环状器
铜石并用时代龙山文化。直径8厘米。1978年山东省滕县里庄出土。山东省滕县博物馆藏。此器出土时断成两块,现已粘合复原。其形制奇特。似一变形环。周边有三个向同一方向旋转的凸棱,每一凸棱间各有一组小锯齿样的凸起。每组凸起有12枚,每三枚又分为一小组。这种器物以前多定为商或西周,近年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的龙山文化遗址中皆有发现,从而使它的断代提前到新石器时代。其形状不尽相同,有三、四、五数量不等的凸棱,有的带小齿,有的则不带。吴大澂《古玉图考》称它为“璿玑”,认为是天文仪上的一个零件,后代学者多从其说。但夏鼐先生经考证后否定了此说。此物的真正用途目前尚无法确定,名称也只是暂定。有些旧藏物已流于海外,台湾也藏有此物。因上面有戚齿,台湾的文物工作者将它称为“戚璧”。龙山文化见“黑陶鼎”条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