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下肢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下肢骨 下肢骨臀部有髋骨。它由髂、坐、耻三骨构成,外侧中间有髋臼;大腿部有股骨,上端的股骨头装在髋臼内,此处也能作多种运动,下面成两个圆髁与胫骨相关节,此处只能作屈伸运动;小腿部内有胫骨,内面不生肌肉,下端有方形的内踝,显于外形。胫骨的外侧有腓骨,起着支撑作用,下端形尖为外踝,内外踝合在一起形如铗子;足部骨骼就装在铗子内,有跗骨(跟骨1距骨1足舟骨1楔骨3骰骨1)、跖骨、趾骨,跗骨上接腓骨、胫骨、前接跖骨。5个跖骨前接趾骨。大拇趾有两节,其它足趾三节(见图4 ☚ 上肢骨 全身肌肉 ☛ 下肢骨ossa membri inferioris系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的总称。由髋骨、股骨、胫骨、腓骨和足骨等构成,共62块。对人体起支撑作用,并与下肢肌协同完成站立、行走等运动功能。 下肢骨 下肢骨Xiazhi gu臀部有髋骨。大腿有股骨,股骨头与髋臼相关节,此处可作多种运动; 股骨干向内斜,下端与胫骨上端相关节。膝部有明显露于皮下的髌骨。小腿有较粗的胫骨,起着支撑全身和行走的功能,外面有腓骨支撑,下端的内踝、外踝形似铗子,足骨就装在其中,形成坚固而灵活的关节。足部跗骨和跖骨构成足弓,后、外、前三处着地,内面弓形离地,足趾较短小,与各跖骨相关节 (图4 ☚ 上肢骨 全身肌肉 ☛ 下肢骨skeleton of lower limb共62块,分肢带骨与游离肢骨。前者为髋骨,后者包括股骨、胫骨、腓骨、髌骨、跗骨(包括跟骨、距骨、骰骨、足舟骨和3块楔骨)、跖骨(包括5块跖骨)、趾骨(可分1~5近节趾骨、2~5中节趾骨和1~5远节趾骨)。 下肢骨 下肢骨下肢骨与上肢骨相比较为粗大强壮,包括下肢带骨(髋骨)及游离下肢骨。后者由近及远依次排列,即股骨、髌骨、胫骨和腓骨,以及跗骨7块,跖骨5个和趾骨14个;跗骨、跖骨和趾骨合称足骨。它们左右对称;除髋骨、髌骨和跗骨以外,其余都是长骨(图1)。 图1 下肢骨 A.前面观 B.后面观 游离下肢骨 游离下肢骨包括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骨。 股骨 股骨是大腿的骨,其长度约为人体高的1/4,分为上、下端和体。上端包括具有球面的股骨头,其中央的小窝是股骨头凹;头的下外侧接股骨颈,颈的外侧为大转子,前下方的突起是小转子。两转子之间,前面有转子间线,后面有转子间嵴。在活体大转子尖正对髋关节中心,并与耻骨联合上缘在同一水平面内; 大转子尖的内面有小窝,称为转子窝。股骨体略拱向前,呈圆柱形,作为人股骨的重要特征是后面的粗线。粗线中份有1~2个滋养孔,开口向下。粗线向上分为二唇,外侧的终于臀肌粗隆,内侧的终于耻骨肌线; 向下也分为二唇达股骨内侧髁及外侧髁,二唇之间的骨面称为腘面。股骨下端膨大为股骨内侧髁与外侧髁,两侧髁向两侧的最突出处是内上髁与外上髁。两髁的前面、下面和后面都是关节面,接胫骨。两髁的后分以髁间窝彼此分离;前面有髌面,与两 图2 股骨颈干角 股骨的血液供给: 上端主要来自闭孔动脉或旋股内侧动脉的股骨头韧带动脉、旋骨内外侧动脉的支持带动脉;干骺动脉不供给头或颈; 体接受发自股深动脉穿动脉的分支;下端主要接受膝最上、膝上内、上外和膝中动脉的分支。 髌骨 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居股四头肌腱内,上宽下尖。它后面的关节面被一纵行钝嵴分为外侧宽内侧窄的两部分,髌骨与股骨的髌面相接参与膝关节的构成。 胫骨 胫骨居小腿内侧,全长可在体表扪得,分上下端和体。上端膨大为内侧髁和外侧髁,其上面都有上关节面,与股骨两髁相对应。两个上关节面之间有髁间隆起,隆起的前方及后方为髁间前区和髁间后区。胫骨粗隆位于两髁之间的前面,有坚强的髌韧带附着。外侧髁的后分下面有腓关节面。胫骨下端稍膨大,其内侧部分向下延伸为内踝。内踝后面有踝沟; 外侧面有踝关节面。胫骨下端的下面有下关节面,接距骨;外侧有腓切迹。胫骨体呈典型的三棱柱状,有前缘、骨间缘及内侧缘。其前缘与内侧面全居皮下。体的后面上段有斜位的比目鱼肌线,滋养孔在此线上。胫骨的血液由腘动脉的膝下外动脉、胫前、胫后和腓动脉及内踝动脉发支供给。 腓骨 腓骨居小腿外侧,较胫骨细甚,承重甚小;分上下端和体;上、下端可在体表扪得。上端为腓骨头,有关节面,下 图3 足骨(上面观) 足骨 足骨由近侧(后)到远侧(前)依次为跗骨、跖骨和趾骨,都可在皮外扪得。 ❶跗骨7块,位于足的后半,都是短骨,分为后、中、前三列:后列是上方的距骨和下方的跟骨;中列是足舟骨; 前列由内侧到外侧依次为内侧、中间和外侧楔骨及骰骨。距骨前端为头,头的前面有舟关节面;头后方为距骨颈,其余部分是距骨体。距骨体上面有距骨滑车,内侧和外侧有内踝关节面和外踝关节面,此三关节面与小腿骨的下端形成关节。体的下面有深的距骨沟,沟的前方和后方都有关节面与跟骨相接连。跟骨位于距骨下方,向后下突出的是大的跟结节; 向内侧的突为载距突,载距突的上面有关节面,接距骨, 下面有𧿹长屈肌腱沟,关节面的前外侧有斜位的跟骨沟,与距骨沟相对应,合成跗骨窦。跟骨的上面与前端都有关节面,分别接连距骨和骰骨。足舟骨在足的中部,位于距骨头前方。其后面与前面都有关节面,分别接连距骨头与前方的三个楔骨。舟骨粗隆从足舟骨内侧突出。内侧、中间、外侧三个楔骨并列于舟骨前方。内侧者下宽上窄,其余两个上宽下窄,外侧楔骨的外侧邻接骰骨。骰骨居足外侧,前接跖骨,后接跟骨,其外侧有腓骨长肌腱沟。跖骨5个,并排于前为趾骨后为足舟骨和骰骨之间,由内侧至外侧按序号命名为第I~V跖骨。跖骨分近侧(后)的底、体和远侧(前) 的头三部分: 前后端都有关节面。第I跖骨最粗壮。第V跖骨底外侧分突向后,成为第V跖骨粗隆。跖骨底之间亦有相互连接的关节面。 趾骨14个,𧿹趾两节,其余四趾各3节,命名为近侧趾骨、中间趾骨和远侧趾骨。各趾骨后端为底;远节趾骨前端有远节趾骨粗隆,其它趾前端皆为趾骨滑车。 血液供给: 距骨主要由足背动脉、外踝动脉、腓动脉穿支及胫后动脉发支供给;跟骨主要接受足背、胫后和腓动脉的支; 足舟骨的动脉主要来自足背动脉及足底内侧动脉的分支; 其它足骨的血液都是由其附近的动脉发支供给。下肢骨常见变异与畸形 ❶缺如: 股骨、髌骨、胫骨或腓骨都可出现部分或全部缺如。 ❷副骨: 胫下骨位于内踝下方;足骨的副骨不罕见,如三角骨、副舟骨、第二跟骨、第二骰骨、楔间骨、楔旁骨等。 ❸骨刺: 可出现于跟骨、距骨、趾骨。 ❹籽骨出现部位颇多变化; 此外可能出现二分髌骨。趾节骨的数目可有变化; 或可出现多趾畸形。 ☚ 上肢骨 关节 ☛ 下肢骨leg bon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