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血栓性深静脉炎护理
正常人体内的血液始终保持液化和流动状态,当血液的流速减慢,血液的凝固性增高,以及静脉内膜损害等因素存在时,均可促使血液在静脉内发生凝固,即出现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卧床休息,禁止患肢活动1~2周,但要注意使足部与足趾活动。抬高患肢15~20cm,待症状改善后改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以促进静脉血回流。
抗凝血疗法护理 开始应用肝素,每公斤体重1~1.5mg,每4~6小时一次,静脉滴注、间歇性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或腹壁脂肪层注射均可,7~10天为一疗程,以后改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令。注射肝素前要测凝血时间(试管法),凝血时间小于20分钟者全量给药,凝血时间为20~25分钟者给半量,凝血时间大于25分钟者停药一次。用华法令者,每日应测凝血酶原时间,其指数百分比低于30%停药一次。每次用药剂量,给药时间,化验结果,给药方法均需正确记录。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如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现象则暂停用药。腹壁脂肪层注射肝素,可在脐孔周围注射,左手捏起该处皮肤及皮下组织,针头斜刺入脂肪层,每次注射完毕按数分钟,以减轻疼痛,促进吸收,防止局部出血。
溶栓疗法护理 用尿激酶20,000u~30,000u加5%葡萄糖液40ml静脉注射,每日2次,7天为一疗程或用链激酶也可。用药前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奎克法正常值为11~14.3秒),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正常值大于120分钟),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值200~400mg/dl)。上述检验结果在正常范围内才能给药。同时要准确记录用药剂量、时间、给药方法,及化验结果。静脉注射尿激酶时如药液从患肢远端的静脉注入则其治疗效果较好。
下腹部,盆腔内和下肢手术后,应鼓励病人多做深呼吸和下肢活动,早日起床;对不能早日下床活动的病人,要做被动的小腿及足部活动,这样可以减少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