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下肢假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下肢假肢

下肢假肢

下肢假肢是弥补下肢缺损,代偿下肢站立、行动功能的人工肢体。步行是下肢最基本的运动,也是较复杂的运动,不但包括了下肢全部关节运动,还包括了骨盆旋转、倾斜和人体重心的移动。正常人步行中,一侧下肢从足跟触地至再次触地的过程称为步行周期。它分为支撑期和摆动期。支撑期始于足跟触地,止于足趾离地。足跟触地时,股四头肌控制膝关节于微屈位,对下肢起着缓冲作用,然后维持膝微屈,直到足底放平。当对侧提起足跟和足跖屈时,膝关节伸直以完成步行的后蹬动作。随着足趾离开地面,步行进入摆动期。开始是髋、膝屈曲,以便迈步时下肢向前摆动而脚尖不触地,然后股四头肌使膝关节逐渐伸直,小腿向前摆动。当足跟即将触地时,腘绳肌收缩使膝关节的伸直动作减慢,以防止膝关节在完全伸直时的向前冲击。下肢假肢设计的任务是实现上述的人体步行功能,使假肢的步行运动近似健肢支撑期和摆动期的步态。为此人们设计了许多种下肢假肢的髋、膝、踝关节及假足结构。此外,下肢假肢应能承受体重,有正确的承重力线,并与健肢等长。为了便于迈步,允许大腿假肢短于健肢1cm。
下肢截肢后失去正常的承重部位——跖骨头和跟骨,必须由其它部位来代替。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由残肢末端直接承重,适用于骨端较宽部位截肢而又有结实的皮肤覆盖的残端,如赛姆(Syme)截肢的残肢;另一种是利用残肢近侧的骨髁斜面、骨突起及附近的肌肉、韧带承重。任何方式都应避免压力集中于一处,以免引起疼痛。长期使用承重部位不合理的假肢,会引起残肢皮肤擦伤、滑囊、胼胝等并发症。
下肢假肢接受腔是包容残肢、直接承重和支配假肢的部件。制作接受腔常用皮革、铝板、木材和塑料。不同质材的接受器,各有优缺点。皮革加工方便,透气、吸湿性好,但较重,容易变性,不易清洁;铝板轻,但不耐汗液腐蚀,同时由于铝导热性能好,血运不好的残肢在冬季感觉特别冷;木质接受腔不变形,易于清洁,坚固耐用,但加工复杂,技术要求高;塑料较轻,不易变形,若以石膏阳型真空成型法制作,则工艺简单,精度高,但透气和吸湿性能差。
下肢假肢按截肢平面分有以下几类:
足部截肢假肢 包括:
❶靴形假半脚。适用于经跖骨截肢或跗跖关节离断术后,残肢无马蹄畸形,足底承重功能良好的病人。以橡胶材料弥补缺损。
❷支架假半脚。适用于经跗骨截肢或跗骨间关节离断术后,残足呈马蹄畸形,末端承重功能较差的病人。除在跗骨远侧以橡胶材料弥补缺陷、代偿足底支撑功能外,还需制作支架,以减少残足末端承重。
赛姆(Syme)截肢假肢 赛姆截肢(见“下肢截肢”)术后残肢承重良好,其锤状残肢利于悬吊和固定假肢。
小腿截肢假肢 见“小腿截肢假肢”条目。
膝部截肢假肢 由假脚、踝关节、小腿筒、膝铰链和接受腔构成。膝铰链置于膝部之两侧。接受腔前方开缝,用皮带束紧,其底部衬垫柔软而有弹性的材料,扩大残肢末端的承重面,适用于膝关节离断、股骨髁上截肢(膝关节间隙之上8cm以内) 和小腿极短残肢(膝关节间隙之下5cm以内)的病人。膝关节离断、股骨髁上截肢术后,若残肢末端不宜承重,可以向上延长接受腔以坐骨为主要承重部位。若用于小腿极短残肢,残肢在接受腔内呈屈膝位,故这种假肢称为屈膝假肢。
大腿截肢假肢 见“大腿假肢”条目。
髋关节离断假肢 适用于髋关节离断、半侧骨盆切除和大腿残肢过短(会阴下5cm以内)的病人。病人用腰部力量和假腿自然摆动向前的力量带动假肢,可以在较平坦的路上行走。

Syme截肢假肢


屈膝假肢


髋关节离断假肢


假肢的接受腔用皮革或增强塑料制成,承托残端,包容着骨盆。髋关节离断病人以坐骨承重为主。半骨盆切除病人以对侧坐骨、残侧骶骨斜面、胸廓下缘承重。髋铰链分带锁、不带锁两种,前者多用于年老体弱者。加拿大式髋离断假肢的髋铰链置于正常髋关节中心的前下方,并设有限制展髋牵引带和伸膝牵引带,步行中支撑期稳定,摆动期可以屈曲。
☚ 外部动力上肢假肢   小腿假肢 ☛
000084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