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魂飞魄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魂不附体;魂飞魄散;丧魂失魄

 异 魂不附体 灵魂脱离了躯体。形容惊怕,不能自已。多用作补语,常以“惊”、“吓”等为中心词。
王二保见此情景,吓得魂不附体,拔腿就向客厅外面跑。(黎汝清《叶秋红》下卷第二十三章)老练的何进心里着急,外表还能泰然处之;李如秀却如坐针毡,吓得魂不附体。(凌力《星星草》下卷第十七章)
魂飞魄散 魂魄都飞散消失。原指离死不远了,现多形容惊恐万状。语义较重。
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如今,早就不用竹钉当武器,然而谁又能把它忘怀呢?(袁鹰《井冈翠竹》)孙悟空面对天宫及其统治者那样的庞然大物,没有丝毫的胆怯,敢于抡起手里的武器迎上去,直打得玉皇大帝胆战心惊,天兵天将魂飞魄散。(何磊等《四部古典小说评论·论〈西游记〉》)
丧魂失魄 形容恐惧、惊慌失措或心神不宁。在句中除了作补语、状语外,还作谓语、定语。
这群心惊胆碎、丧魂失魄、失去指挥、蒙头转向的鬼子怎能抵挡得住?(刘流《烈火金钢》第二十九回)光看这省港大罢工,就知道共产党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民众热情澎湃,敌人丧魂失魄,这贡献还不大呀!(欧阳山《三家巷》二四)
亦作“失魂落魄”、“亡魂失魄”、“丢魂失魄”。
老太太望着大车上的尸首跟受伤的孩子,失魂落魄地发呆。(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一章)
古人想象中认为人有三魂七魄,魂魄一离体,人就剩下没有知觉的空架子,因此它们都用来形容受到惊恐而失去常态的状况。都常作补语、状语。
“丧魂失魄”的“丧”不读sāng。
  • 上一篇:绘声绘色;有声有色
  • 下一篇:混为一谈;同日而语;相提并论

魂飞魄散húnfēi-pòsàn

形容极其惊慌恐惧。
【同】丧魂落魄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释义】
形容非常恐惧害怕。

【色彩】
中性。

【近义】
心惊肉跳︱心惊胆战︱惊恐万状︱大惊失色︱魂不附体︱魂不守舍。

【反义】
泰然自若︱稳如泰山︱胆大包天︱无所畏惧︱临危不惧。

【造句】
 ❍ 地雷战使日本鬼子~。
 ❍ 猛然间有人从身后抱住了他,他吓得~。
 ❍ ~的白匪纷纷逃命,退回去了。

魂飞魄散

(同)心惊胆战 心惊肉跳
(反)泰然自若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形容万分惊恐:那小丫头子已经吓的~,哭着只管碰头求饶。(四四·1006)众小厮听他说出这些没天日的话来,吓的~。(七·171)

魂飞魄散

魂飞魄散

魂魄都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害怕得失去常态。

☚ 魂不附体   魂飞天外 ☛
昏迷

昏迷

蒙 昏(昏昧;昏昏;昏撒;昏懵)迷(迷闷) 痴迷 迷闷 迷谬 惛迷
因大量失血﹑失水等原因而造成心脏和血液循环衰竭、生命垂危的现象:虚脱
较短时间失去知觉:昏厥 昏蹶 昏晕 发厥 晕厥 气厥 发晕 瞀瞑 瞀厥 风瞀
目眩晕厥:瞀闷
因害怕而昏晕过去:惊厥
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愤厥
失血而昏厥:血晕
失去知觉,进入昏昧状态:不省人事 不醒人事 不知人事 人事不省 人事不醒 人事不知
昏迷不省人事:懵冒
神志昏沉,不省人事:昏迷不醒 昏迷不省
临死时神志昏迷,不省人事:魂飞魄散 魄散魂飘
沉湎昏迷:耽昏
昏迷倒下:晕倒
突然昏厥:暴厥
长时间失去知觉:发昏
昏迷的样子:冥然
困顿昏迷的样子:顿昧
发呆、失去知觉的样子:
(因大脑功能严重紊乱而长时间失去知觉:昏迷)

☚ 血症   病情 ☛

惊恐的程度

惊恐的程度

十分惊恐:惊绝 意夺神骇 胆惊魄惕 鸟惊兽骇 鸟惊鱼骇
十分惊慌害怕:惊心破胆 惊心裂胆 惊心丧胆 惊神破胆 惊心丧魄 惊心褫魄 惊神褫魄
非常惊恐:汗流浃背 汗流浃肤 魂慑气沮
非常惊慌恐惧:目眩心花
极为惊恐:骇然失色 惊恐失色 大惊失色 大惧失色 亡魂丧胆 神丧胆落 神逝魄夺 心胆俱裂 心胆俱碎 心胆皆碎 心颤魂飞 心碎胆裂 魂惊胆落 魂惊魄落 魂亡胆落 魂褫魄夺 魂不附体 魂不负体 魂不赴体 魂不着体 魂不著体 魂消魄散 魂消魄丧 魂消魄夺 魂胆俱销 魂胆俱消 魂消胆丧 魂消魄丧 魂销魄散 魂销魄亡 魂飘魄散 魂惊胆颤 魂不守舍 魂飞天外 魂飞魄丧 魂飞神丧 魂飞胆散 魂飞魄散 魂飞神散 魂飞魄越 魂飞魄荡 魂飞胆破 魂飞胆落 魂飞胆丧 魂飞胆裂 魂飞胆战 魂飞胆颤 魂耗胆散 魂魄俱丧 魂胆俱丧 魂亡胆落 魂亡魄失 魂亡魄丧 魂耗魄丧 魄散魂飞 魄散魂消 魄荡魂飞 魄消魂散 骨颤肉惊 惊魂丧胆 胆丧魂销 丢魂丧胆 丧胆亡魂 丧胆销魂 丧魂落胆 胆丧魂惊 惶恐万分 惊恐万分 惊恐万状 惊惧万状 惊惶万状 惊魂千里 狼顾麇惊 狼顾麕警 三魂荡荡 七魄悠悠 破胆丧魂 神逝魄夺 神不附体 神不主体 惶恐万状 魄丧胆寒 魄褫气慑
精神恍惚,魂不附体:七魄悠悠
面色灰暗、神情极其沮丧或惊恐:面如死灰 面若死灰 色若死灰 色如死灰
极为惊恐害怕:魂亡气夺 鬼哭神惊
惊恐之极:丧魄 解魄
惊怖之至:破胆(闻之~)
内心惊恐之极:骨战

☚ 惊恐   惊恐的样子 ☛

魂飞魄散魂飛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犹言“魂不附体”。形容受惊吓而心神极度恐惧。《备急千金要方·风虚杂补酒煎》:“时时噩梦,梦与死人共食饮,入冢神室,魂飞魄散。”

魂飞魄散魄散魂飞;魂飞魄丧hún fēi pò sàn

be frighined (/scared/terrified) out of one's wits;go out of one's mind; be half dead with fright; in terror; nearly die of fright: panic-stricken; terror-stricken; quake with fear
❍ 阿Q这时很吃惊,几乎“一”了: 因为他的手和笔相关,这回是初次。(《鲁迅选集》上一83) Ah Q was now nearly frightened out o f his wits,because this was the first time in his life t11at his hand had ever come jnto contact witll a writirig brush.
❍ 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儒林外史》105) Court runners and comlnon peoDle alike were beaten within an i nch o f thei r lives.
❍ 把那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间妖王,都说得磕头礼拜,战战兢兢魄散魂飞。(《西游记》37) The tigers,leopards and wolves,thh beasts of the mountain,and the seventy-two monster kings all kowtowed and bowed in terror,trembling so much that they went out o f their m i nds.
❍ 你看他弄神通,丢开解数,打转水晶宫里,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 (《西游记》 35) Watch him as he used his magical powers to try a few routines with it. whirling all round the crystal palace. The Old Dragon King was trembling with fright,and the little dragons were scared out o f their w its.
❍ 慌得那三藏坐不稳雎鞍,翻跟头跌下白马,斜倚在路旁,真个是~。(《西游记》 273)TriDitaka was so horrified that he could no longer sit on the saddle: he fell head over heels from the white horse and lay beside the road. hagf out of h i s wits.
❍ 黛玉吓得一,忙用手握着宝玉的心窝,……(《红楼梦》1077)In terror,she thrust one hand over his heart.
❍ 闹吵吵三军内,但听的马频嘶,早唬的悠悠荡荡魄散魂飞。(《关汉卿戏剧集·邓夫人苦痛哭存孝》329) When horses neigh in the bustle and din of the camp,you nearly die o f fright.
❍ 尉迟公将金银送上他们,唬得那相公、相婆~;…… (《西游记》 153) When Yuclli Gong CaBle to their door with the gold and silver. Papa Xiang and Mama Xiang were terror-—stricken.
❍ 旨意上时辰、数目,与那先生判断者毫发不差,唬得那龙王~。(《西游记》127) The instructions regarding the hotffs and the amount of rain vcritten on the decree did not even differ in the slightest from the soothsayer's orediction. So overwhelmed was the Dragon King that h is s pirit l eft him and his sogt,fled.

魂飞魄散魄散魂飞hún fēi pò sàn

魂:灵魂;魄:依附于形体而显现的精神。形容恐惧万分,不知怎么办才好。be frightened out of one’s wits, be half dead with fright, dumbfounded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解义】魂:古人认为能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惊恐万分以及受到极大的刺激或诱惑而不能自持。也形容人临死时神志不清、人事不省。
【例句】特种兵从天而降,敌人吓得~,举手投降。
【近义】魂不附体、魂飞天外、亡魂失魄
【反义】泰然自若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旧指魂魄离体,将死之状。后比喻惊慌万状。“魂”、“魄”,旧指肉体的主宰者。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一回:“可怜气塞胸膛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魂魄飞散。形容惊恐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诱惑而不能自持。汉·扬雄《羽猎赋》:“蹙(cù)竦(sǒng)詟(zhé)怖,魂亡魄失。”
【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突然从胡同里窜出一只小狗,吓得小芳~。
〔近〕魂不附体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释义】形容惊恐万状。
??????.
??? ???.
??? ??.
【例句】妹妹一看到蛇就吓得魂飞魄散。
???? ?? ?? ?? ?????.
【近义词】魂不附体 失魂落魄
【反义词】泰然自若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灵魂飞散。形容内心万分恐惧,不能自持。张爱玲《公寓生活记趣》:“在战时香港吓细了胆子的我,初回上海的时候,每每为之~。”
〔变式〕魂消魄散
〔近义〕失魂落魄 胆战心惊 魂不附体
〔反义〕泰然自若 处之泰然 镇定自若
〔连用〕惊魂未定

魂不附体hún bù fù tǐ

失魂落魄 魂飞魄散
shi hun luo po hun fei po san
心惊胆战
xin jing dan zhan
心惊肉跳 魂飞天外
xin jing rou tiao hun fei tian wai
【魂不附体】 灵魂脱离了肉体。形容非常惊恐。
【失魂落魄】 形容惊慌失措或心神不宁。魂: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失魂落魄”适用面较“魂不附体”为广,不仅形容恐惧、还形容忧虑、紧张、神经失常等。
【魂飞魄散】 原指离死不久了。后形容惊恐万状。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也作“魂飞魄丧”。源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心惊胆战】 形容非常害怕、惊慌。战,通“颤”,发抖。也作“胆战心惊”。
【心惊肉跳】 形容内心十分恐惧不安。也作“心惊肉战”、“肉跳心惊”。
【魂飞天外】 吓得魂魄都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又作“魄飞云外”。﹝例﹞ 雷石柱气得两眼冒火星,说了声:“我没死到你手里,你也有今天!”说着把枪端了起来,吴为才吓得魂不附体,“卜通”跪下了。(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 八姨听了,真正急得失魂落魄,丝毫不得主意。(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忘怀呢?(袁鹰:《井冈翠竹》) 这一声“哼”,就足以吓得肖凌云魂飞天外。(张凤雏:《沙滩上的脚印》) 代王杨侑闻报,直吓得魂飞云外。(陈荫荣:《兴唐传》) 只吓得高太尉心惊胆战,鼠窜狼奔,连夜收军回济州。(施耐庵:《水浒》) 三藏见说,又胆战心惊,不敢举步。(吴承恩:《西游记》) 羿忽然心惊肉跳起来,觉得嫦娥是因为气忿寻了短见了,便叫女庚去叫赵富来,要他到后园的地里树上去看一遍。(鲁迅:《故事新编》)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吓得魂魄飞散。形容惊恐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诱惑而不能自持。
〔例〕我军攻进敌人最后一个据点时,残存的敌兵早已吓得~,屁滚尿流。
【辨析】“魂飞魄散”与“失魂落魄”都可指魂魄散失,惊恐万状。也都含贬义。但“失魂落魄”还常形容紧张、忧虑、精神失常等,适用范围较广。
【提示】含贬义。多作谓语。

魂飞魄散húnfēi-pòsàn

魂:古人认为人身中能离开形体而存在的精神。魄:古人认为人身中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魂魄泛指人的精神灵气。精神灵气不知飞散到哪儿去了。
❶形容极度惊恐,异常失态。
❷形容被诱惑、吸引而精神迷离,不能自持。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魂魄都飞散了。
❶ 形容非常惊恐。
❷ 形容受到外界的刺激或诱惑而失去常态。
❸ 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的状态。也作“魄散魂飞”、“魂飘魄散”、“魂消魄散”、“魂飞天外”、“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也说“魂飞魄丧”、“魂销魄散”。形容万分惊恐。
耗子见了猫
兔子见了鹰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解义】 魂:古人认为能离开人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惊恐万分以及受到极大的刺激或诱惑而不能自持。也形容人临死时神志不清、人事不省。
【例句】 特种兵从天而降,敌人吓得~,举手投降。
【近义】 魂不附体、魂飞天外、亡魂失魄
【反义】 泰然自若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魂魄飞散。形容因受到惊吓而失去自控。《水浒传》三二回:“刘高听得,惊得~,惧怕花荣是个武官,哪里敢出来相见。”

魂飞魄散hun fei po san

魂、魄:灵魂。魂魄都飞散了。比喻极度惊恐,不知所措。
【也作】魄散魂飞魂消魄散
【近】魂飞天外胆战心惊
【反】神闲气定泰然自若
【注意】散,不读san。

魂飞魄散 屁滚尿流hún fēi pò sàn;pì gǔn niào liú

魂、魄:人的精神灵气。形容极其惊慌恐惧的狼狈相。清·无名氏《后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众小妖正往上帮,忽看见大王一耙筑倒,吓得~,喊一声‘不好了’没命的都往山里奔去。”


胆战心惊 魂飞魄散dǎn zhàn xīn jīng;hún fēi pò sàn

战:发抖。魂、魄:魂灵、精神。形容因惊恐而灵魂出窍,害怕到了极点。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一连打了三个胜仗,杀得安南人~,死命守住了北宁府隘口,不敢出来。”

163C【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魂魄都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害怕得失去常态。也作“魄散魂飞”。

魂飞魄散húnfēi-pòsàn

〔并列〕 旧说,“魂”是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原指人离死不远了。后亦指人惊恐不已的状态或精神因外界刺激而集中的样子。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元·高文秀《啄木儿》套曲:“平白地将人勾引,~,使我战兢兢,觅尽天涯不见形。”《封神演义》45回:“方弼、方相身高三丈有余,力大无穷,怎敢惹他! 把宜生吓的~。”
△ 用于形容人的精神。
【近义】魂不附体
〖反义〗聚精会神。
也作“魂飞胆颤”、“魂飞胆裂”、“魂飞胆落”、“魂飞胆破”、“魂飞胆丧”、“魂飞胆战”、“魂飞魄荡”、“魂飞魄散”、“魂飞魄丧”、“魂飞魄飏”、“魂飞魄越”、“魂飞神丧”、“魂耗魄丧”、“魂飘魄散”、“魂飘神荡”、“魂丧神奇”、“魂亡胆落”、“魂消胆丧”、“魂消魄夺”、“魂消魄丧”、“魄荡魂飞”、“魄荡魂摇”、“魄散魂飞”、“魄散魂飘”、“魄散魂消”、“魄消魂散”。

魂飞魄散;屁滚尿流

魂飞魄散;屁滚尿流hún fēi pò sàn;pì gǔn niào liú

【上】魂:灵魂。魄:旧指依附人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而飞散了。形容极为惊恐,不知所措。
◆也作“魄散魂飞”。丰子恺《梦痕》:“走出门来的人被他这一吓,实在魂飞魄散。”
【下】形容人极度惊恐而狼狈不堪的样子。《水浒传》二十六回:“那西门庆正和那婆娘在楼上取乐,听得武松叫一声,惊得屁滚尿流,一直奔后门,从王婆家走了。”
【综】形容惊慌得魂飞天外,狼狈不堪。
【例】几个逃犯刚溜进一个牧场,想宰头羊饱吃一顿,就听到几辆警车呼啸而至,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

☚ 胆战心惊;神湛骨寒   魂飞天外;魄散九霄 ☛

魂飞魄散hún fēi pò sàn

魂:旧指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人身中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魂魄:指人的精神灵气。形容受惊吓而心神极度恐惧。也作“魄散魂飞”、“魂飞魄丧”。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6:4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