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兵代称对抗朝廷的农民军。唐王维《同崔傅答贤弟》诗: “扬州时有下江兵,兰陵镇前吹笛声。” ●《汉书·王莽传下》: “是时,南郡张霸、江夏羊牧、王匡等起云杜绿林,号曰 ‘下江兵’ ,众皆万余人。” 西汉王莽篡汉,民情怨愤,义军蜂起,其中一支号曰 “下江兵” 。 下江兵起源于下江之地的军队。代指农民起义军或割据一方的势力。汉朝时,王莽篡国,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抗。当时,张霸、羊牧、王匡等,率领江夏云杜县一支农民军起义。后来,这支军队沿江西上,到南郡,屯居在蓝田,因此称之为“下江兵”。(见《汉书·王莽传下》) 下江兵莽末年绿林农民起义军之一支。地皇三年(22年),绿林起义军中发生疾疫,死者甚多,因而分散活动。王常、成丹率部分义军向西转入南郡(治在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同年与新市、平林兵会合。 下江兵新莽末年绿林农民起义军的一支。地皇三年(22年)绿林军因大疫分别转移,王常、成丹率一部分军队西入南郡(今湖北江陵)活动,称“下江兵”。 下江兵新莽末年绿林农民起义军之一部。地皇三年(公元22年),绿林起义军中发生疾疫,死者甚多,因而分散活动。王常、成丹率部分义军向西转入南郡(今湖北江陵),称“下江兵”。不久与新市、平林兵会合。 下江兵见“绿林起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