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下垫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下垫面xia dian miarunderlying surface

能与大气进行辐射、热量、动量、水汽、尘埃和其它物理量交换的地球表面(如水面、裸地、岩石、冰雪、植被表面等)。下垫面是大气中大部分热量和全部水汽、尘埃的源地,它对气候有影响。这种影响过程由大气低层扩展到高层, 由局地扩大到较大范围。小尺度的下垫面差异,形成各种小气候;大尺度的下垫面差异,如海陆分布、地形条件和极冰等,则导致大范围的气候差异,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原因之一。
海陆的影响 海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远比陆面小(海面约为5%~10%,陆面约为10%~30%);太阳辐射能深入海水层中,使较厚水层加热,而陆面则不能;海水的热容量比陆地大一倍;因而海水温度变化速度要比陆地缓慢得多;海水中存在着强烈的垂直和水平乱流交换,使得上下层和高低纬之间的海水温差得以混合,而陆地上则是缓慢的分子热交换;海陆表面对大气的加热方式也不相同,海洋主要通过蒸发把热量以潜热的方式输送到大气中,陆地(特别是干旱地区)则主要以湍流热交换(感热)直接加热大气。因此,即使在同一纬度,海陆之间的温差常很显著,气候图上等温线常在海陆沿岸发生明显转向。海洋上气温日、年变化远较陆地上和缓,因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气候。海陆下垫面热力性质的差异能影响其上气压场分布和大气环流。北半球冬季中纬度地区的大陆冷高压(西伯利亚高压、北美高压)和海上低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得到加强,高空图上等高线在海陆上方出现辐散、辐合现象。夏季, 陆上热低压(亚洲低压、北美低压)和海上副热带高压(太平洋高压、亚速尔高压)得到加强, 高空则出现与冬季相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季风和海陆风是海陆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的产物 (见大气环流)。当气流自海洋流向大陆,可使大陆降水明显增加, 中纬度欧洲大陆降水量自西向东递减是最典型的例子。洋流对所经海洋和沿岸地区的气候有重大影响, 最显著的是墨西哥湾流(暖洋流), 它使欧洲北岸变暖, 直至白海入口纬度的海水在冬季也不发生冻结。暖洋流有丰富热量和水汽向大气输送, 使其所经沿岸地区降水量大增(如亚洲、大洋洲、南北美洲和南部非洲东岸多雨)。在寒流流经的海岸, 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有的(如副热带大陆西岸)还形成荒漠气候。
地形的影响 指测点的海拔高度、山脉走向、坡向、坡度、地形起伏程度等对各项气候要素分布的作用。海拔高度较高的下垫面,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传播的“路径”缩短, 日间可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量。在北半球南坡获得的辐射量最多, 东、西坡次之, 北坡最小。这是造成山区热力条件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地形下垫面通过对大气的动力作用以及与自由大气的热交换影响气候。大山脉对空气运动有阻挡、绕流、抬升作用, 在冬季可使冷空气停滞, 造成大山脉迎风侧和背风侧的较大温差 (如中国秦岭北侧西安与南侧南郑的1月平均气温分别为-0.5℃和3℃)。由于大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使得迎风坡降水比同高度背风坡多。当气流翻山下沉时, 可产生焚风。在山区,还由于坡、谷地面与自由大气加热条件不一致, 而造成山谷风等局地环流。由于大地形对气候的巨大影响, 很多高大山脉成了气候的分界。在中国著名的气候界山有天山、秦岭、喜马拉雅山等。中国青藏高原更对东亚、乃至整个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产生巨大的动力和热力影响(见农业地形气候)。
冰雪的影响 分布在地球南、北极地区的极冰,是一种特殊的下垫面,其反射率大(一般在0.60以上),使得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远小于高纬度无冰地区, 北冰洋海冰能阻碍海水中的热量交换, 致使周围地区冷却。极冰与气候间存在着正反馈作用, 即极冰面积越大, 对周围的冷却影响也越大, 温度越低, 于是又使极冰面积更加扩大。当全球被极冰覆盖时, 全球地面平均气温可比现在下降100℃。无极冰时,极地气温可升高40℃以上。此外, 植被、土壤类型等其它下垫面也在不同程度上对气候产生影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3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