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下中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下中农xià zhōng nóng旧指占有较少生产资料,需要出卖少量劳动力,生活水平比较低下的中农。1955年毛泽东《关于农村合作化问题》:“贫农、新中农中间的下中农和老中农中间的下中农,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困难(贫农),或者他们的经济地位虽然比较解放以前有所改善,但是仍然不富裕(下中农),因此,他们是有一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的,他们是积极地响应党的合作化号召的,特别是他们中间觉悟较高的分子,这种积极性更大。” 下中农靠自己劳动收入维持生活,生活状况低于普通中农,经济地位较低的一部分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参见“中农”。 下中农 下中农毛泽东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分析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提出的新概念。在我国,拥有相当的生产工具,不出卖劳动力,经济上自给自足,靠自己劳动生活的农民,称为中农。多数中农占有土地,少数无土地,所耕土地全部为租入地。中农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他们经常向两极分化,少数上升为富农,多数因破产而成为贫农和雇农。土地改革以后分得土地和生产工具的贫农上升为中农,称为新中农。1954年12月中共中央批发的第四次全国互助合作会议的报告中提出的农村阶级政策是:依靠贫农(包括全部原来是贫农的新中农在内,这样的贫农占农村人口的50%—70%),巩固地团结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消灭剥削。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中央召集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作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和9月7日对福建省委报告的批语中,又按照对合作化的态度和富裕程度,把中农分为新中农、老中农、新下中农、老下中农、中中农、新上中农、老上中农等阶层。他认为:贫农、新中农中的下中农(包括中中农)、老中农中的下中农,他们因为生活困难或还不富裕,是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的,是积极响应党的农业合作化号召的,特别是他们中间的觉悟较高的分子,这种积极性更大。把中农分为上中农和下中农,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的阶级划分,有利于团结大多数农民,调动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根据毛泽东提出的这一新的阶级分析,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的阶级政策,推动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加速发展。 ☚ 中农 贫农 ☛ 下中农lower-middle peasa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