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荆江河道整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上荆江河道整治 上荆江河道整治长江自湖北枝城至石首藕池口,称上荆江。荆沙市、郝穴等弯道北岸紧靠荆江大堤,迎流顶冲,深泓逼岸,历史上曾多次决口,洪灾严重。历代在沿江险段兴建有矶头、驳岸等护岸工程。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荆江大堤溃决后,为保护荆州,曾对沙市河段进行 一次较大规模的整治,主要是左岸筑矶挑流,禁止垦滩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缺乏全面规划,不能有效地制止崩岸和控制河势。1949年以后,以守点护线为主,逐步联线同时进行旧式护岸工程的改造,改善流态,减轻冲刷。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确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守点护线,护脚为先;逐步积累,不断加固;点线结合,控制河势”的原则,并注意“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改造与加固相结合,水上和水下相结合,护坡与护底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在整治中,对水下护脚以抛石为主,其他有抛枕、抛笼、沉排、沉帘及塑料编织袋土枕等。水下岸坡防护标准由建国前的1:1提高到1:2~1:2.5,护岸长度达60多公里,完成石方600多万立方米。重点险段的防护量,每米岸线石方达300~600立方米。经40多年的护岸建设,提高了荆江大堤江岸的抗冲能力,抑制了大的崩岸险情。对荆江河道整道治理,曾先后提出“荆北放淤”和“上荆江主泓南移”方案,目的在于从根本上缓解荆江大堤防洪险情,进行过试验,取得相应成果。60年代在荆沙市弯道严家台及石首进行了放淤试验,泥沙落淤百分数为37.6%~89%,严家台淤区堤脚淤高1~2米,翻砂鼓水的渊塘淤平,在堤背试行小放淤加固堤防的效果良好。主泓南移方案是采取工程措施,调整荆沙市、郝穴两弯道河势,堤外造滩,目的是使主泓远离荆江大堤。长江水利委员会进行了规划研究和模型试验,因技术难度较大,对其可行性仍在继续进行研究。 ☚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堵汊工程 荆北放淤试验工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