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海文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月刊。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编。原名《文艺月报》,20世纪50年代初创刊于上海,60年代改名《上海文学》。1963年合刊为《收获》。1977年10月,《上海文学》复刊,当时刊名为《上海文艺》,1979年恢复《上海文学》原名。该刊倡导理论探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下的创作多样化,文学性、当代性、探索性是该刊三大特色。“文化大革命”前,发表过《论文学是“人学”》(钱谷融)、《为文艺正名》(本刊评论员)、《论知识的分析方法》(王元化)和鲁枢元探讨文艺心理学的一系列文章。发表过《重逢》(金河)、《黑旗》(刘真)、《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等短篇小说,《迷人的海》(邓刚)、《棋王》(阿城)等中篇小说,这些作品都曾产生过较大影响。首任主编巴金,副主编茹志鹃、李子云。 ☚ 儿童文学 十月 ☛ 上海文学当代文艺刊物。月刊。原名《文艺月报》,于1953年1月在上海创刊,至1959年9月更名为《上海文学》。《上海文学》于“文革”开始时停刊。1977年10月再度出刊时恢复《上海文艺》刊名。1979年1月又恢复《上海文学》刊名。该刊由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主办。其办刊宗旨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它创作与理论批评并重,鼓励探讨、创新,追求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质量,注重扶持文学新人。所载《我们的军长》、《墓场与鲜花》、《悠悠寸草心》、《黑娃照相》、《本次列车的终点》、《迷人的海》、《棋王》、《满月儿》、《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重逢》、《窑谷》、《合坟》、《继续操练》、《焦大轮子》等获历届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美丽的眼睛》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该刊于1979年第4期发表的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以及此后辟专栏展开的关于《为文艺正名》的讨论,在国内外均产生过较大影响。 《上海文学》shang hai wen xueShanghai Literature (a literary journal)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